初探初中数学教学有效预习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修晓飞
[导读]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预习的重要作用,感到学生预习效果好,课堂教学质量就随之提高,反之则影响新知识的学习
        修晓飞
        肇源县第二中学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预习的重要作用,感到学生预习效果好,课堂教学质量就随之提高,反之则影响新知识的学习。近一年时间里,更加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学例题,遇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有效思考,通过查找资料和相互沟通研究解决问题和疑惑,并对学生预习个性化效果进行研究,增强预习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还让学生感到学的轻松,学的主动,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效果。
        教师和学生都要认识到,特别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有效的预习,没有对新知识的初步了解,没有对接下来要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就很难实现高效学习,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老师该采取什么好的办法帮助他们呢?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过程中,针对于指导学生怎么进行预习的学法指导很重要,通过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方法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的预习的重要作用还在于,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因为新课听不太懂而紧张焦虑,挫伤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会提高他们课上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学生对上课的兴趣。
        预习其实就是提高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其对一个不懂的知识或者新的知识通过自己看书做出标记,提出质疑,做题去掌握知识点,当培养了这种自学能力后,学生遇到了之前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在预习的过程当中遇到了障碍,就可以通过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去解决之前所不懂的知识点,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预习的前提是自主质疑,互动质疑,相互质疑中培养合作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针对某一个例题的预习活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进行思想交锋甚至争得面红耳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也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保证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深度,避免浮皮潦草、停留在表面。学生们领悟,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学生自己努力找到了新的答案或新的假设,比教师直接教给他更能激起学习的热情。
        预习讨论中学习对方的长处,可以弥补自身能力的缺失。实践证明,中学生的竞争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竞争更像一种合作,因为几乎每次竞争的结果都是竞争的双方都得到的进步,而不是竞争之后双方都退步了。所以,我们要鼓励他们开展这种对大家都有好处的竞争式的合作。根据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举一些实际例子,比如,给学生多讲一些谁和谁竞争合作,最后两个人都提高,或者成就了一番事业的故事,使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合作的种子,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启发,从而指导其行为。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提前发现不足,从而提前着手加以解决。为了提高预习效率,预习之前或者预习中遇到相关问题,需要联系以前的旧知识加以解决,这样就进行了适当的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弄明白听不懂的问题,提高听课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预习可以让学生内心深处想学习、愿学习,遇到陌生问题和难题不回避,提高学生自己的自学能力。
        在预习中让学生先把第一次学习的回顾、巩固一下。通过第二次的学习,再深入一点,知识面扩展一点,对这一领域的了解更多一点。以此类推,每次的学习都比原来提高一点,扩大一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新知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认识过程,在这个整体细致的把握过程中,学生不仅知识积累的更多更深刻了,而且知识的系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预习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向和横向发散,锻炼了发散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出类似的题型,形成一类数学知识全面聚集、融会贯通,让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成为积极的主动的活动。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仅是课堂需要,更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而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有效预习的研究和实践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升课堂效率,实践取得预期的成效。因此,学生的课前有效预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是意义深远的。有效的预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在相互质疑中培养合作能力,有利于形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全面加以坚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