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骆儒俊
[导读]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和直观的图片可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增添色彩
        骆儒俊
        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双福镇第二小学校614213
        摘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和直观的图片可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增添色彩,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条件;情境教学法也更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这种直观趣味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提升学生的德行修养。本文在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特点的基础上探究了有效创设情境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有效情境创设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情境体验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实现了学习新知、提升技能和体会情感的同步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如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效创设情境引导小学生科学高效地学习道德与法治是值得探究的,下面我们展开叙述。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价值特点
        “有效教学情境”是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创造的教学情感环境和氛围,有利于指导学生充实自己的感知觉,增强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在获取知识时提升综合素质。
        1.1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氛围。
        有效教学情境能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在情境课堂教学中可多方获取关于某个认知对象的全面信息。情境题材的呈现一般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接近的话题,这样极大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小组形式的合作情境中学生就一个争议话题共同讨论,收集寻找与小组观点相同的资料,不断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1.2提供素材和各种资源、在实践操作中建构整体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在认知建构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主要通过实践操作、探究思考学习新知。道德和法治教育必须明理知情,达到说服和感动的教学目的,有效情境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和各种学习资源,以探索新的学习内容,建立“动态”的知识环境,同时,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增强学生在建构理解知识方面的参与意识,从而使学生在使用资源和实践活动中丰富新知、提升能力、扩充情感体验。
        例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情绪好冲动、有很强的正义感,总是为自己的小团体“上刀山、下火海”,出现校园打架斗殴事件。在“刑法”知识教学时,如果只是传递法律条文和处理办法,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但有效情境的创设可借助多方资源,以周围学校的相关案例为侧重点,分析讨论整个事件的发生、经过、影响、处理和启示。重点强调法律机构的处理结果以及当事人的发展方向,这种现身说法符合小学生观察学习的特点,在其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的印记。
        1.3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扩大教材知识的外延。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课程的顺利进行也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不仅利于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问题,且扩展了相关问题的范围。这些问题可触发进一步的学习并形成新的经验,达到下一个发展层次。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课《请到我的家乡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本地区的人文特色等,接着升华热爱家乡的理念反思自己为家乡发展做了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最后扩展家乡的范围,将爱国爱家、环境污染、珍惜资源等知识整合,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学习中感受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爱要用行动去表达。在关注问题、反思问题、超越问题三个阶段中扩展了教材的知识外延。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
        2.1生活取材引情境
        学习内容越接近生活中熟悉的背景,学生就越能自觉地接受知识。

为了使学生了解新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展现自身的价值,情境创设应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与于其生活经历平行的内容,拉近教材和学生的距离,这样可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活动体验,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当教学《花儿草儿真美丽》时,老师可带领学生到校园观察花草,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等多种感官通道来感受真实的户外场景,让学生丰富关于花草的美感体验,结合这种生活情境,学生可模仿花草在微风中摇曳的旋律,感受到花草生命跳动的节奏。与此同时,花草地踩踏警告标志也是学习资源,让学生知道保护花卉和植物,尊重生命、珍爱自然的一草一木 。

        2.2故事渲染融情境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他们的理解力和观察力还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可在情境中穿插新奇趣味的故事吸引和维持幼儿的注意力。传统故事讲究教化作用,一般来说有着较为明确的主题,如宣扬因果报应、惩恶扬善、勤劳致富等,通过故事的传播,褒扬正义、诚信、勇敢、善良等美好的品德,批判邪恶、虚伪、怯懦、残暴等丑陋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基于道德法治中有关诚信、善良、正直、谦虚的教材内容,教师可讲述相关小故事来渲染情境,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通过讲述苏东坡年少骄傲狂妄,挖苦捉弄自己好友佛印反被无形嘲笑的这个故事,在学生哄堂大笑中感受故事人物的情感体验,明白深刻的知识道理。
        2.3媒体直观现情境
        情境创设应推陈出新,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如音频、视频、动画等技术,为课堂教学情境带来便利和效率。多媒体教学融合了语言文字,情景音乐,图片视频等元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就道德与法治中的传统文化学习来说,课堂介入多种媒体可让中华文化故事生动起来,增强学生对节日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比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上《快乐过新年》的教学中,可播放令幼儿欢欣鼓舞的音乐《新年好》,在欢快的音乐节奏中学生感受到过新年的喜悦,再借助直观动画讲述“年”的由来,让孩子们体验和学习中华祖先的勇而无畏和多彩智慧。最后联系实际升华主题时可利用短视频集《回家过年》,引导学生定心思考家庭的和睦与团圆的幸福。
        2.4游戏增趣乐情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热爱嬉戏玩耍的活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离不开游戏化教学。趣味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践行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常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尝试、感受知识的运用场景。教师可利用角色扮演活动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选出两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打架的学生然后选定一名平时表现不好的同学来扮演调解员,这样在角色扮演中学生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反思改正。[1]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设置场景模拟游戏,提供学以致用的条件。例如,在解释了法律知识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建立一个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和被告,然后就简单案件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社会公德时一些约定俗成的道德准则也是可以设置情景游戏的素材来源,比如,乘坐公交车的场景中有学生扮演司机、乘客,还有一些其他身份角色,通过让座、助人、关怀公交司机等活动来感知道德就在我们身边。
三、结语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有效情境的创设可促使学生的思维在开放的情境中得以发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水平。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性,产生学习动力的同时形成学习品质。因此,教师应根据给定的教学内容扩充领域经验,借助多媒体和趣味游戏、文化故事等手段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道德知识和意志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红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 读天下(综合), 2020, 000(003):P.1-1.
        [2]黄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 辽宁教育, 2020(3).
        [3]饶吉开. 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思考[J]. 读天下(综合), 2020(9):0143-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