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管海英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历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内容
        管海英
        青岛市城阳第二十中学      山东,青岛    266109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历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内容,还要使学生能够分析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解释,提高实践能力,发展思维品质,培养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此本文就实际教学提出如下策略,进行高效课前准备,丰富历史教学方法,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解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是指树立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客观规律的唯物史观,对特定历史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析联系的时空观念,学生能够查阅历史资料,并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判断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培养学生铭记历史。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传统观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主要是老师灌输式的讲授历史知识,有的学生并不能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只能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效果不高。所以老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针对某一个历史事件查阅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然后老师再为学生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历史意义等。这样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客观的面对历史资料,进行历史解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例如,在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时,需要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背景,把握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所以我会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教材,指出题目中所说的伟大转折是什么,然后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研究教材,也能够将之前所学的历史知识迁移运用,最后我会让学生思考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中国有什么样的变化。在整个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进行高效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实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并不是只为学生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内容,而是要更加全面的使学生了解前因后果或者来龙去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了解历史事件。所以老师要进行高效的课前准备,认真分析历史教材,明确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运用解读史料的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史料进行价值判断、理性分析和历史解读,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历史资料的习惯[2]。
        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诞生》时,我会进行高效的课前准备,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然后通过历史资料的形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来进行实证。

我会为学生呈现十月革命的胜利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这时学生就会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及其胜利的历史资料,让学生概括出五四运动为党的诞生做了干部上的准备。这样通过史料的呈现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
        三、丰富历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当下学生感到历史学习的枯燥,进而失去兴趣的原因就是教学方式单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当为学生讲解历史事件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呈现出来,给予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拉近与历史事件的距离;当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法,先让学生针对某一个朝代进行探究,可以结合自己观看的影视资料,然后老师再为学生进行统一讲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3]。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需要学生认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这时我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战争,以及民族英雄的壮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使命感。
        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对家国的情怀
        教学评价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完善的评价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不再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提高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4]。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既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评价主体方面,要有师生、生生的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老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不仅要评价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过程、意义的掌握,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学生意识到新中国的成立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总之,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讲授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历史信息,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3.
        [2]蒲石平.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教育界,2020,(33):71-72.
        [3]吴月红.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文理导航(上旬),2020,(07):69.
        [4]李慧琴.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