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   作者:杜艳英
[导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文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
        杜艳英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穆村镇杜家湾小学   033300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作文能力的培养能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在实际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感知力,促进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书写和表达,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实践能力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作文;作文教学;实践能力
        引言:作文学习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占着极高的比重,小学是作文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指导。并教给学生易操作的写作方法使学生通过作文的学习和练习,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会正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进学习的内驱力,而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属于较复杂的一部分,要想达到习作的教学目的,学生必须拥有写作的愿望。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基于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增加创造性的课堂活动激发来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在《游___》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作文交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交流的形式不限于一种,可以是请学生上台放声朗读自己的整篇作文,分享自己的游历故事和感受。让学生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在老师的赞赏和点评中,逐步树立起写作的兴趣,同时建立写作的自信心。也可以通过分组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们围成圈儿,轮流讲述自己旅行过程的见闻。让学生在讲述的过程中重现旅行情境,在聆听的过程中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分享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热情。教师在进行作文评改的过程中,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评价,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评价他人,评价的维度尽量多样,评价的环境也应当更可能轻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目的是引导学生一同思考和分析,发现自己或同学的作文亮点,在互动中学习和提升,增进同学感情的同时保持对写作的热情。此外,鼓励学生向校刊、报刊投稿,也是提升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
        写作是抒发情感的重要途经,个性化写作就是要学生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写作的内容上,可以适当减少要求,让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实际,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命题类作文,则可以引导学生将命题与生活相结合进行发散联想,尽量避免“假、大、空”。

教材中的作文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在主题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和写作灵感进行自由的选择。在写作方式上,也尽可能地让学生用自己愿意的方式去写,可以是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行文风格,支持和鼓励学生抒发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悟,通过写作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如,在《我的奇思妙想》的教学中,不给学生设置条条框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而学生的选题就会各具特色:有立足现实写生活的,也有立足幻想写未来世界的;有的把自己想象成水果、小动物,或者名声显赫的人;有的在讲述自己与同学、朋友、亲人的故事;有的通过作文倾诉了自己内心的思绪……从一个个题目、一篇篇作文中,感受学生的思想,体会不同学生的特质,让他们尽情抒发对这个世界的喜爱或是憎恶,赞赏或是不满,展现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最真实的自己。同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与朋友亲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观察,留心体会自己在各种情境下的心情、想法和态度,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广泛阅读,注重积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阅读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积累词语、佳句,可以充实作文的内容。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体会思想情感,还可以学习表达方法。而作文则是输出的过程,在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阅读中所学习的方法进行语言表达练习。因此,将阅读教学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的素材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在课内,带领学生一同朗读优美段落,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甚至熟读熟背,变成自己脑海中的一部分。在课外,为学生推荐适宜的读物,有趣的科普读物、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情境优美的抒情散文、令人敬佩的名人故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如,《海上日出》的教学中,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随文字深入到情境中,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感受作者的感情,又在生动而贴切的句、线、段、面的语言表达中感受朝晖霞彩动与静之间的变化之美,通过文字体会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同时,为学生解析标题的意义、段落的写作特点,分析学习作者的行文逻辑,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学习写景作文的写作技巧。
        结束语: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务必要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大前提下,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同时,作为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为学生寻求更广泛的话题和素材,给学生提供更行广阔的思路和视角,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为他们的作文学习提供有利的支持,师生共同努力大胆实践,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周晓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35):147.
        [2]张秀兰,李桂英.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02):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