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教学中爱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   作者:陈学银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陈学银
        (工作单位:湖北省荆州市荊州开发区滩桥初级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社会各界也不再将学科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完善,因此,各个学科都在依据素质教育的最新标准进行教学方向的调整和教学策略的创新。就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而言,良好的语文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科教学的效率稳步提升,为学生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对语文教学高度重视,促进语文教学事业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爱国情怀;培养策略
        引言:我国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爱国情怀始终是蕴含其中的优良文化传统和主题,更是每个成长阶段的学生都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对于事物的发展还不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养成不良的思维和习惯,教师应该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将爱国情怀渗透在日常的教学生活当中,使其潜移默化地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
        一、培养爱国情怀的意义
        语言是增进人们之间沟通效率的工具,而语文学科作为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其本身独特的内容和文化,良好的语文教学策略势必会为学生身心素养的完善提供便利条件。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既能够顺应学科发展的特点,更会对初中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使其将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全面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不断完善自身的学科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塑造。
        二、借助初中古诗教学培养爱国情怀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在传统的古诗文教学课堂当中,教师总是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古诗结构特定、内容丰富,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学价值,对学生的学科理解思维有一定的要求,教师沿用传统理念开展的教学只是将创作背景、文学常识等进行生硬地灌输,学生根本无法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之处,长此以往甚至对学科产生厌烦情绪和抵触心理,这样的现象对教学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更影响了爱国情怀的渗透效果。因此,想要促进学科教学的效率提升,首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其身心发展需求作为课堂的开展核心依据,使得学生充分感受到其自身在课堂当中的重要价值,从而肯定自身的能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逐步通过对古诗创作背景等分析,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进而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爱国意识[1]。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春望》一课的学习时,本首诗通过对战乱时期的景物描写抒发自己内心对亲人的惦念、对国家的热爱,寓情于景。在本节课正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简单了解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的预习环节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升教学效率,通过分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使得学生更加理解战乱时期能够收到一封家书的重要性,引发情感的共鸣,体现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课堂模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当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分心等情况,引起年龄特点,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行为举止不受拘束,面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学,教师要做的不应该是采用强硬的措施限制他们的身心发展,而是结合他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创新课堂模式,依据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相应的课堂情境,使其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具有真实的代入感,诗中蕴含的情感不再是静态的文字,而是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段内容丰富的视频,这种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情境教学方式,在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更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借助古诗的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生思维意识的塑造培养[2]。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雁门太守行》一课的学习时,本首诗的前半部分既是写景、也是记事,借助对环境的描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战争一触即发的危机形式,以“压”字更加写出敌人的来势凶猛,同时,在后半部分讲述将士们夜袭敌营,奋勇拼搏,甘愿为国家拼死一搏的决心和信念。教师在进行本首诗的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环境的氛围和更深层次的情感,本诗主要描写的是将士奋勇杀敌的情形,教师可以播放相关题材的影片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亮剑》等,以此帮助他们在合适的氛围当中感受到古诗当中蕴藏的爱国情怀,借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爱国思想,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家感到骄傲,从而努力学习,逐渐完善自身的家国情怀,为社会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开展合作教学,激励学生的报国之志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其生活环境、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等差异,常常在古诗学习的过程当中 表现出参差不齐的语文水平,这样的差异性在学生的成长发展阶段必然存在,教师不应该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消除他们的差异性,而是应该深入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 ,从而选择最适宜其发展的教学方式,促进他们的个性化成长。同时,初中时期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面还不够周全,每个人对事物的观点也各不相同,只有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避免出现较大的方向偏差,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其依据学习能力强弱结合,让他们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科素养,感受到诗中更深层次的情感,促进个人思想地不断完善[3]。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课的学习时,本首诗主要是作者对自己早些年间驰骋沙场生活的追忆和对部队规模庞大的描述,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即使英雄迟暮,仍然具有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本诗当中涉及到的情感较为复杂,学生独立理解起来较为吃力,教师可以引导大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分工明确,在课前就搜集相关的写作背景、运用典故、人物生平等等,在课上积极讨论,互相补充,彼此之间弥补自身的思维漏洞,在理解文章含义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他人优秀学习习惯的过程,借助这样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好地把控,从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浓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情操,促使其个人语文能力的提升和道德品质的完善,实现语文教学水平的稳定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借助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学科思维和道德素养更是学生迎接今后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爱国情怀地塑造也能够为其身心发展带来积极地引导,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在接下来更深层次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寻找到更多的创新策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不断完善和语文教学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钦凤.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D].广西师范大学,2017.
        [2]潘柯焱. 中学语文爱国古诗词教学研究[D].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9.
        [3]吴丽. 初中语文古诗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9.
        陈学银  男   汉族 湖北江陵人 毕业于荊州教育学院中文专业          从事农村中学语文  历史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