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   作者:吴长琴
[导读] 小学语文学科是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吴长琴
        云南省镇雄县大湾镇大湾村田坝小学 657207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是培养小学阶段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一年级学生是教师在教学中具有教学困难最大的年龄段,因为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经常会随时随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突发兴趣实施与学习无关的行为。因此,一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法,进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快速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在带领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要站在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去设计教学方法,进而保证应用于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快速掌握语文知识并将语文知识正确的应用于实际中[1]。而如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能力设计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以下内容针对语文教师在带领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需要遵循的原则
        语文教师要想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设计的教学方法适宜一年级小学生学习,在设计教学方法之前要先了解一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特点[2]。在个性特点方面喜爱根据自己的喜好开展一切活动、抵触较难学习与操作的事物、好奇心重、耐性较差、好动等;在学习特点方面表现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转移注意力、爱搞小动作等。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教学第一步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可激发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可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采用可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法;学生喜爱玩游戏,教师可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出游戏式的教学方法等,通过围绕一年级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方法可显著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一步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在教学中要正确应用灌输式教育并注重引导式教学,灌输式教育是当前教育中广泛提议要改变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属于传统教学方式且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但是教师要避免存在“一刀切”理念而直接将灌输式教育取缔,而应充分发挥出灌输式教育中的讲解过程帮助学生解惑的作用,进而达到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同时,要积极引入引导式教学法触动学生积极思考并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能够在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当前人才中所需的能力要求。最后,教师采用的语言及引入的问题要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理解与认知能力进行选择,因为一年级小学生只掌握了简单的词汇且认知能力也较差,如果教师采用较为复杂的语言或者引入的问题不能被学生所认知,即使设计的教学方法再优良也未对一年级小学生产生任何作用。
        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教学方法
        (一)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相结合设计出“激趣”教学方法
        设计“激趣”教学手段是一年级语文教师第一步要设计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小学生先具备了学习兴趣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与思维全部集中于课堂中,进而让思维跟随教师的引导快速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在有效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可以正确应用于语言表达中。

教师在设计“激趣”教学手段时要围绕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动、根据自己的喜好展开行为、好奇心重等特点并与本节课要学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设计出可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应用于课堂实际教学中后达到“激趣”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设计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小小的船》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与“小小的船”相结合,主要措施是让小学生从家中带来卡色的彩纸,教师在课堂中带领小学生制作简单的手工船达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由于小学生从未制作过手工船而产生参与兴趣,教师在传授完小学生如何制作手工船后,由小学生自主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你坐在船上,你希望在船上看到什么呢?”引入这个开放性问题是与《小小的船》课文内容相对应的,在学生回答自己希望看到的事物后可引到课文中,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坐在船中看到了哪些事物,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引入课文中,再通过阅读与教师讲解的过程对文章内容产生正确的理解,并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字与词。
        (二)将知识直观化展示促进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
        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新事物时仍然处于形象化的认知学习中,对于抽象性的知识很难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无论在开展哪一节语文课程时都应将抽象性的知识转变成直观化效果,让学生通过观看的过程对知识产生正确的理解并有效掌握。
        例如,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荷叶圆圆》教学方法时,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机、美、叶、朵”等生字,如果教师只是对这几个生字的含义进行讲述,一年级小学生会因为脑海中未存在对这几个字的认知而不能有效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几个生字利用彩色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比如“机”这个生字,教师在引领学生理解这字的含义时,可以与课文中的内容相结合,文中在应用“机”字时组的词为“停机坪”,这个词汇对于学生来讲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引入飞机,特别是根据蜻蜓的外貌设计的飞机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出来,还要将蜻蜓图片与之相对比,再通过针对“飞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认知“机”这个生字的其中一个含义——通过制造而创建出来的可以满足各种需求的设备,比如飞机可承载人类飞行、机器可以制造出我们所需的物品等。教师在讲解飞机与机器时可配备相应的图片,学生可通过图片的观察对“机”产生正确的理解。
        (三)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引导式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是问题导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学生找出问题答案的同时理解了知识点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保证此问题是一年级学生所认知的,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中搜索与思考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再通过引导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挖掘出正确的答案。
        结束语:
        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时要站在小学生个性特点与学习特点的角度设计,可保证设计出的教学方法适合小学生学习且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保障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龚发义.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J].读写算.2018,(35):182.
        [2]陈岑.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9,(28):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