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   作者:陈群
[导读] 现今社会需要的是集知识和才能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提倡的是全面的素质培养
        陈群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二中   424300
        【摘要】:现今社会需要的是集知识和才能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提倡的是全面的素质培养,因此,传统灌输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育也越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推进采用先进的思想来融合教学内容,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己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探究式学习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重大,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刻的了解,发展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高考;新教材;探究式
        引言
        随着高中知识改革的推进,高中数学的教学已经逐渐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成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条件下,“引入教学情景-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课堂总结”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便开始在高中教学中流行起来。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原则
        (一)探究式教学具有问题性原则
        数学就是通过解决一个个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问题的设立有一定的技巧,教师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一定的基础上设计出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共同讨论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并且问题还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问题的设计价值。
        (二)探究性学习具有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也在逐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时,教师要设计出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具有课堂参与意识,并采取行动,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性。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扩大师生之间交流的范围,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建班级的良好氛围。
        (三)探究性学习具有合作性原则
        既然是探究性学习,那么就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不同水平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角度与思考结果均截然不同。因此,在共同讨论问题过程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对不同的看法进行判断,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在探究式学习中采用合作性原则,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全面地看待一个问题,采取他人的意见,有效地判断选择的正确与否,从而得到新的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解决。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便会产生求知的动力,在思考相关问题时也更容易找到灵感,这体现了兴趣激发在探究式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而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应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观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思维探索世界。所以,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妨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构建相应的生活情境,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让学生在应用现实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一课时,鉴于教材上的例题较为复杂,所以笔者先为学生描述如下生活情境:“小明发现桌脚下的软胶防滑垫丢了一个,导致桌子晃动,于是他寻来一张报纸,将其反复对折,之后垫在桌脚下。倘若他将报纸对折5次,请问对折后的报纸有多少层?报纸的层数和对折次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学生被这一亲切、趣味的情境所吸引,于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主动找出纸张,根据情境中的描述进行对折实验,同时记录对折的次数和纸的层数。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设纸的层数为y,对折次数为x,根据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构建出y=2x这一函数模型,顺利引出了“指数函数”这一概念。通过这一实验探究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而后,笔者再结合新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生物死亡后体内碳14含量的衰减”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指数函数来解决现实问题,以促进其数学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
        (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作为人们进行思考探究的内在动力,能够增强人的主动探索精神,从而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凝聚力、设置悬念以及讨论等多种途径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点的时候,通过设定的教学情境,留出悬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只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生动活泼的讲解,才能够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数学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所谓的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通过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来开展的,它是由学生直接参与并研究得出结果的。当然,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新的章节,接触新的知识,就是等于解决一个新问题。实际上,课本中的公式、定理等就是很好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
        (三)教给学生探究数学的方法
        立足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笔者在实施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时候,会深入到知识背后,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多样途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思想方法的辅助下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积累数学学习经验,自主地利用此思想方法探究数学,提高数学探究效果。
        以《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教学为例,在组织这节课教学的时候,笔者将建模思想渗透其中。在导入环节,笔者先为学生们呈现时间变化与太阳高度、时间变化与气温变化等现象,驱动学生迁移经验,用数学模型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们初步探究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利用该模型来解释数学上的函数现象。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地回忆初中所学,建构对函数的初步认知。立足学生的自主探究情况,笔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水从静止到往下滴落,达到地面,需要3s,水滴在落下的过程中,下落的距离y和时间x之间满足y=4.9x2这一关系,请问,当水滴下落1s的时候,到地面的距离是多少呢?下落2s的时候呢?x是否有范围限制?”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对之前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检验,学生自然而然可以探究到函数的特点,建构函数概念,实现对所学的理解。同时,在此过程中联系学习经历,学生可以积累数学建模法,为今后自主地探究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和形式的束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并通过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以促进学生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掌握,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铺就坦途。
【参考文献】
        [1]张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4):219.
        [2]殷清涛.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34.
        [3]申仲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8(20):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