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错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   作者:王利伟
[导读] 小学数学知识点的概念较为抽象复杂,随着年级的上升,越来越复杂与抽象
        王利伟
        河南省安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小学  455000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点的概念较为抽象复杂,随着年级的上升,越来越复杂与抽象,课程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受到打击,久而久之,“破罐子破摔”,对于数学学科产生抵触心理。因此,为了减少学生数学习题中出现错误与问题,教师应该注重分析学生出现的典型错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学生也能够区分数学知识点的异同,培养数字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典型错题;对策研究
        引言: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最高,学生解题时是否严谨也直接关系到习题正确与否。据研究发现,将学生出现的错题罗列在一起,除去计算错误外,学生出现的错题都较为集中,错误的频率较高,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善传统“题海战术”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出现的典型错例的分析与讲解,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掘题目所考的内容,去分析去思考错误的原因,避免下一次犯错,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分析错例出现的原因
        (一)关键信息把握不准确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于新学的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无法灵活的理解与运用,并且对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把握的不准确,导致学生在面对经典错题时较为迷茫,无从下手。而一些应用题来源于生活中的案例,学生缺乏某些常识,从而被一些迷惑消息所干扰。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经典错题中利用铁丝靠墙制作围栏,很多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会理所当然将直接计算周长,导致的错误。
        (二)问题思考不严密,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
        数学学科在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较为特殊,需要不断地推理,运用,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很容易因为一步卡住或者计算错误导致解题失败。并且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够严谨,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看到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时,没有经过思考,直接写出答案,从而导致的错误。例如,《四则运算》这一课程中出现的经典错例,计算“100-75/25=?”时,本来看似简单的题目,很多学生由于思考问题不严谨,先计算了100减去75的差值在除以25,导致结果的错误。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经典错例的讲解,布置学生巩固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针对典型错例提出策略
        (一)分析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经典错例讲解课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搜集,总结出典型的错例,进行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自己错误的原因,避免再次出错。例如,《长方形与正方形》课程中铁丝围栏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一面靠墙和四面都需要搭建的同类型题目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为何靠墙的那面不需要算入栅栏的总周长里。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互动,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从多个切入点着手,讲解题目,也可以创设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利用贴近生活中的错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提高其运用能力,在不断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思维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记录,从而能够在复习的时候对照错题本,查缺补漏,对于一类型的错误能够集中攻破,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并且能够在之后遇到同类型问题时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大大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四则运算》习题的错题本的制作,培养良好的习惯。在教师讲述完学生们错误较高的题目之后,应该鼓励学生自行将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制作错题集,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去记录错误的原因,便于之后的巩固和复习。
        (三)开展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近几年来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对于经典错例的讲解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教师可以将一些错误率较高的开放题进行小组探究,给予每个小组探究的任务,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并且小组合作探究经典错例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加强生生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思维的火花碰撞,新的思路涌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让学生掌握多种解题的方法,养成严谨、逻辑的数学精神。
        结束语
        根据上述所言,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搜集学生在习题中、复习过程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错题进行整理与分析,每周用半节课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解,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理清题目中所包含的关键信息,寻找到解决的办法,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整理错题的习惯,从而扎实基础,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鸿燕.错例分析,能力起飞——试析小学数学计算错题成因及对策[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10):52.
        [2]钟淑燕.小学数学六年级典型错例成因分析及对策[J].文理导航(下旬),2020(05):17+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