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化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 徐萌
[导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徐萌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教学研究室,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2016年6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颁布。从2016年9月起,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改名为《道德与法治》。由此,品德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小学时期,正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十分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重视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让孩子养成高尚的情操,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思维。然而现如今互联网除了成为各新兴行业的沃土以外,更是以各种形式加入传统行业,使得各大传统行业发生惊人的转变,因此我们有必要让互联网与教育融会贯通,让互联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插上高飞的翅膀。
         关键词:互联网+;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信息化
        时逢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技术不断颠覆现代生活,“互联网+”成为当下极具活力的模式,成为各个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更是成为产业融合的有效“粘合剂”。因此“互联网+教育”依然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在疫情期间网络课堂就已经展现了其结合的重要价值。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作为与个人或是与国家社会而言都影响深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十分有必要乘上互联网这匹快马,切实地发挥互联网的功效让学生得到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熏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互联网对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教学因为其内容的独特属性,让老师的教学势必会遭遇众多挑战,相较于语文、数学等已经积累丰富经验的课堂,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过去更多的是需要依靠社会、学校、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让这门课程难以成为学生们乐意学习的内容,因为上述原因,在小学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融合互联网就拥有了许多可喜的效果。
        首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丰富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品德教育这些单薄的书本之上,而是可以通过有趣味的短视频,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纪录片,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连线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网络教学,可以通过讲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道德模范革命烈士、古圣先贤的故事进行引人入胜的现实教育。其次,利用互联网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创新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由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形式,让他们由学生的身份转换成为老师的身份,实现教学相长,做到深入学习。最后通过互联网也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在互联网这座巨大的宝库之中有远超当前当前学生知识水平程度的信息,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这一利器了解广阔的世界,丰富知识储备。


        二、互联网+视角之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所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任何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都并非沙上造屋,因此,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互联网思维引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束缚,建立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1.运用平台,实现分层教学
        在 “互联网+”视角之下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加强“软件”和“硬件”,“软件”就是指老师的经验、素质,社会、学校、家庭的良好氛围和重视程度以及媒体新闻行业的舆论支持等等,而“硬件”则不难理解是指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互联网的使用让因材施教不再遥不可及,通过开放APP、小程序等可以实现定制化的教学,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测评,在对学生的基础有了详细的了解之后,通过系统配置适应其学习层次的教学方案,然后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获得高效快速的教学反馈。
        2. 巧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和便捷性。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种有针对性、时效性、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资源充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体验、反思过程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利用互联网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拓展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互联网上有庞大的资源,老师可以将短视频、纪录片、电影、动漫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载体引进课堂,创造机会让学生与相关媒体、栏目进行交流,让榜样走进生活2。
        3. 利用圈群,完善课外拓展
        在圈群文化流行的今天,教师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圈群共享思维与课外作业的设计相结合,通过拓宽各种学用渠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互联网的支持之下可以革新作业的形式,增加实践性的活动,这可以使得学生们能够对道法学科这在不少人看来十分抽象且乏味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图片、音乐、动画和影音视频等资源,完成小调研、考察报告等课外拓展作业,并把它分享到好友圈、微信圈、贴吧社区等,这种创新渠道、小组合作的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新环境、感受新变化,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用积极美好的心态融入新生活、新校园的学习中。
         结语:
        通过融合互联网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形成高尚的品德与法治的思维,滋养他们的灵魂。与此同时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互式学习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思维,让道法学科的学习成为滋养他们灵魂,丰沛他们心田的雨露。
         参考文献:
        [1]姜玲.“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微[J].华夏教师,2020(18):29-30.
        [2]徐广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1(5):5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