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任晓雁
[导读] 生活化教学即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元的社会生活来构建实践情境
       任晓雁
       太原市晋源区姚村镇中学校
       摘要:生活化教学即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元的社会生活来构建实践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生活与学习两者无缝衔接,相辅相成,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想打造高质量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就必须反思现行教学模式的弊端,正确认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关键词: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生活化教学 思考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初中生综合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中,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帮助人们成长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育开始逐渐普及,通过生活化教育方式,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为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价值观念,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但在生活化教育中,教师首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以下问题,增强生活化教学效果。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现状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紧密地将教学活动与生活环境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体验到生活与学习相结合的乐趣。但是,当前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许多学校对课程生活化的教学并不重视,缺乏相关的课程安排。早在几十年前,陶行知就已经提出了教育生活化的理论,逐步激发了人们对于生活化教学的重视。但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往往只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从而导致生活化教学很难贯彻。其次,在道德与法治课和生活化教学的融合过程中,很难保证两者的融会贯通。虽然当前许多教师逐步重视起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学习的探索,但是,由于我国之前并没有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案例,老师缺乏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经验,很难将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教学融合起来。最后,许多初中教师缺乏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能力。要想有效实行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将教学贯彻到生活中。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经验,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德育功能作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是要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也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伟大新青年。利于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初中生的未来做好道德规划,在德育教育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
       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育人,要求从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回归于生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更好地立足于社会生活当中,初中生的身心尚未成熟,一些做法和决定具有一定的错误性,没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变成社会需要的全面型发展人才。让生活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中的生活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具有多种多样的生活案例,教师要精心备课,选取贴合学生实际,生活阅历的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促进学生高效理解知识信息。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利用教材中学生自行车非法载人的案例展开分析。

这一素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促使似乎遥不可及的法律直接走进日常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与道德修养。
       (二)采用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过去单一的讲述者转化为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案例,加强生活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生活与学习相结合的舞台,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生活最不缺乏的就是故事,每种生活都是一个故事,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事件作为案例。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践行生活化情景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相关的生活故事情节,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代入感和体验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进行“情绪的管理”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控制情绪的有效方式,并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与控制对自身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影响。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小红同学在早上上学的路上被陌生人撞倒,但是对方并没有道歉的意思,反而恶语相向,辱骂小红。以此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果自己是该事件的主人公该如何处理这件事。通过代入,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并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智处理事情,避免过度感情用事,并教会学生一定的情绪控制方法。
       (三)利用多媒体引入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重点教学,将一些生活化的案例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放映。不仅可以深化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通过影音图片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从而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与其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人民当家做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法律知识的教学视频,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人民当家做主的好处以及重要意义。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法制类型的节目。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生活化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当家作主的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四)加强课外实践活动
       要想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就需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对任何一门课程来说,都会受到教学实践的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以研究规范和约束人们不良行为的标准,研究人们生活中的道德和法治为主,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时,可以使学生关注课外的道德与法治。比如,在节假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去参加志愿者活动,以维护公共秩序为己任,积极主动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又如,让学生注意平时购物消费情况,注重获取生活中的消费素材,从而使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知道如何进行商品以及服务缺陷方面的维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消费权益,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
结束语
       结合全文可知,当前各阶段教学中,各类新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能帮助学生更快获取到知识内容。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生活化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知识内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部分初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偏差,所以常出现各类教学问题,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不利。当前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各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进一步提高我国学生的综合实力,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绍霞.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0(50):81-82.
[2]卜立强.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缺失与回归[J].现代教育,2020(11):43-45.
[3]朱卫宏.生活化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0(09):75+78.
[4]江守武.让生活化教学走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考试周刊,2020(65):111-112.
[5]张业来.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探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