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的运用浅探以“我国的社会保障”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第5期   作者:周雪吟
[导读] 自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以来
        周雪吟
        城峰中学
        自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以来,将议题式教学有效地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之后,其教育方法受到广大教育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被一致认为是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如何发现和选择议题,将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当前的高中思政课,以及采用何种与此相对应的评价方式则是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二框内容“我国的社会保障”为例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有效探索。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我国的社会保障”是。是思想政治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二框内容。本框是对前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中再分配的进一步阐述,本框主要介绍我国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具体设以下两目:
        第一目“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障的实现形式和意义。通过“探究与分享”中的“人物对话”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社会保障的形式、探究社会保障的意义,接着通过“文字描述”“相关链接”等对社会保障的意义及形式作具体分析。
        第二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阐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举措。通过四段“文字描述”、三个“探究与分享”、两个“相关链接”介绍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以及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分析经济现象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和素养。对新的经济领域,他们有一定的探究兴趣,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需要通过围绕生活议题的议学活动,保持学习热情。一方面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学素养,前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更为本框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走访、小调查等方式,获得对社会保障的初步了解,但总体认知比较零散。
二、教学目标陈述
        1.结合家庭收入实例,面对社情民意反映情况,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形式、意义和措施的调查、辩论、走访和评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批判、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理解认同我国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增强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政治认同感,相信我国的社会保障是行之有效的“社会减震器”。        
        2.通过对社会保障四种类型的具体解读和分析,知道我国社会保障是一个体系式的“安全网”,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社会保障。
        3.探究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提高探究合作能力,并不断提升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公共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保障发挥的重大作用;理解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2.教学难点:各种具体的保障措施的区别和作用;对社会保障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思路】
        本课围绕“如何从再分配中体会获得感”这一中心议题,统领教学,整体设计考虑以下四个方面:在教学流程上,遵循“议题描述—议题辩论—议题决策—议题追问”的路线,逐步展开议题式教学学活动;在学科内容上,主要涉及社会保障的形式、实施社会保障的意义、完善社会保障的举措三部分;在情境创设上,选择家庭收入来源情况统计、某毕业生找工作面对的两难选择、政府运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举措调查报告等;在议题追问环节,选择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责任适合度问题进行深化探究。
【学教活动展开】
        [总议题]如何从再分配中体味获得感

五、特色、亮点提炼
        1、从身边事例着手,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公共参与素养。本课围绕核心概念“我国的社会保障”,目标着眼于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应用、迁移我国社会保障的形式、意义、举措等学科内容中,提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增强对社会保障相关政策的理解认同。这一目标设定思路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的融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2、本课采用议学贯穿型的议题式教学方式,一方面围绕中心议题的四个子议题分别着眼于社会保障的形式、意义、措施和适合度,构成“一题四议”的议题体系;另一方面从生活逻辑与学科逻辑的交汇处寻找议题设置的切口,使议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走近学生生活。另外,从议题形式看,包含描述性议题、辩论性议题和决策性议题,丰富多彩;从议题内容看,设计突出两难选择而兼顾一般阐释,特别是“要高薪还是要保障”的辨题给人以议味十足之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