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   作者:毛向明 丁晓丽
[导读] 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方式当中一个很大的创新,它很明显的体现了“生活便是课堂、课堂便是生活”,两者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开的
        毛向明 丁晓丽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盈丰小学  311215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方式当中一个很大的创新,它很明显的体现了“生活便是课堂、课堂便是生活”,两者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开的。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通过运用生活化教学合理的将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将知识活学活用,在知识和生活当中找到一个契合点,让知识发挥出最大的实用性。本论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出发,对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进行研究以及分析,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利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探究
        
        小学五六年级处于小学教育的末端阶段,它与作为基础的一二年级以及处于过渡阶段的三四年级不同,更多的是对小学教育的一个升华和总结。小学生作为学生刚开始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它的出现不仅对小学生的思考方式产生影响,更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挑战。小学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生所接触的副科,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很难对它产生重视心理,因为它的考核方式并不记入总分成绩,因此在当今很看重考试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并不能够引起家长以及小学生的重视。但是信息技术对学生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小觑的,所以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但如果小学生可以早点接触小学信息技术,便可以帮助小学生在以后的计算机操作中游刃有余,且在以后的接触和操作起来更加容易。如果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以及实践能力,一举两得[1]。
        1.1 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当前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学生的知识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目而言,它更多需要的是学生能够自发的思考并解决一些问题,因此教育方式的改革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课堂为主体。应该随着学生主体来进行发展,而不是仅仅适应客观因素。但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学方式暂时没有很大的突破。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果采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会导致有的学生不愿意听课,因此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考虑到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进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先从备课出发,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备课方案;其次,上课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带动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兴趣;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通过合作的方式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索并带动学生一起动手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2小学生所处阶段教育的各种弊端
        小学生作为义务教育的主体,由于在这个阶段当中,小学生是从幼儿园过渡到学生阶段,与幼儿时期所学的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不同,小学阶段是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新知识的阶段,因此他需要有一个适应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以及行为上的变化,会有一部分学生变得淘气以及做出一些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进行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困难。且由于在小学阶段是其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或者说其他各个方面对他心理造成了负面影响,那么小学生可能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进行调整。这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正面的作用。因此小学生所处的这个阶段是一个敏感期,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家长以及小学生本身等多方面来进行关注。小学生所面临的教育弊端是可以通过后期的努力进行调整的,教师要和家长携手解决问题。
        1.3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较低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通过电脑操作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知识的目的,但由于该课程相比较体育音乐和美术这些放松的课程而言,这个课程就稍显得枯燥。小学生由于自己的性格原因,所以在面临枯燥的课程时很难提起兴趣。因为学生还是需要继续学知识,他并不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

而相比较语数英三门主科而言,该课程又不算在考察当中,因此学生有可能并不重视,所以该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高。加上学生从小被灌输的概念就是学习文化课,而对于这些其他的课程都是保留保守看法,部分家长甚至觉得这些课程是不务正业,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学习这些内容。在内部以及外部的双重压力下,小学生从心理上便对这样的课程产生排斥心理,不仅不愿意接触,即便接触了也不愿意去思考并学习新知识[2]。
        2 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2.1 将信息技术与生活进行结合的原因
        当前教育中,大部分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作为受教育的群体,所接收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当中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如果教师仅仅只是为了迎合考试,而不是去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思考能力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只是迎合了现在的应试教育,长此以往,不利于小学生整体的发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采用与生活化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信息技术课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以及思考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生活进行联结,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知识,又可以带动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水平[3]。所以,在小学阶段,将信息技术与生活进行结合是很有必要的,相关教师也有引起一定的重视。
        2.2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结合进行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接受知识进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带动学习的是教师。教师在课堂里要积极引导,做好活跃课堂气氛的主体,但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因此就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探究的尺度,帮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教师本身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将生活中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当中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思考并且可以更好的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践,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带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思考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师也可以借鉴网上优质的将学科与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也可以线上线下互相结合,将这一门课程更好地提供给学生,从各个方面来达到两者相结合的目的。教师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选择,以此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2.3 信息技术与生活进行结合的研究意义
        将信息技术与生活进行结合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将教课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可以慢慢摒弃之前教学方式上的弊端,将知识最大限度的传授给小学生,并提高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是只学到死知识,而是将知识得到很合理的运用;另一方面也对学生本身各种各样的能力起到了锻炼的作用,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提高,思考能力也有进步。对于稍显枯燥的信息技术课堂而言,调动了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互动的频次,也尽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小学后期的学生而言,动手能力已经极为重要,对后续其他阶段甚至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
        部分教师忽视将信息技术与生活进行结合的意义,将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化,一方面符合当前教育背景,另一方面也是教学方式的创新,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处,可以大力推广。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更注重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思维的创新性和发散性,要想学好这门科目,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活跃的思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还需要教师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带动学生进行操作以及参与到生活中来实践。由于学生群体主要为小学生,小学生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等各种无法控制和协调的特征,因此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变向,不断地与时俱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牟善伟.小学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家长,2020(36):165+167.
        [2]庄丽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204-205.
        [3]张冬冬.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0):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