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有效落实劳动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   作者:罗华
[导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与劳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极佳载体
        罗华
        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与劳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极佳载体。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中可将设计制作、社会服务、研学旅行等方式贯彻作为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通过明确目标、把握关键要素等策略落实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  路径与实施
        2020年3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与劳动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把握课程性质成为落实劳动教育的载体值得思考与探究。
一、综合实践活动落实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促进综合育人目标的达成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学旅行、设计制作、社会服务等活动方式不仅是实践体验和现实问题的解决,还指向创意物化--用自己的劳动设计、创造出有现实意义的成果,指向责任担当--完成学业并运用所学参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社会的建设,指向价值体认--培养家国情怀、懂得劳动创造幸福人生促进社会发展。新时代,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能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努力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境界。
(二)运用多元学习方式,助力劳动教育走向深入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身心实际,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课程形态。而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生活和实践的立场、多元的学习方式能助力劳动教育走向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中考察探究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开展某项劳动前,了解其的现状、形式和价值从而明确劳动的意义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设计制作的方式能让劳动的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培养劳动中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而社会服务、职业体验是劳动教育的内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与活动方式,学生藉此用自己的劳动及所学去参与社会、服务他人从而培养责任感,或通过实岗体验和调查研究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形成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树立职业理想。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提倡以上四种活动方式的整合实施、融合贯通,即能够让劳动教育意义最大化,又让五育中的“智育”与“劳育”紧密联系实现学以致用。
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以“研学实践”培育自理自立能力
        研学旅行是学生带着问题、课题走向目的地,开展实地考察探究,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形成报告、成果的学习之旅。这一过程不仅是“阅读”和“丈量”世界,也是学生学会自理、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需要。研学旅行中,学生离开父母家庭要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自己携带行李物品,适应和同伴、集体的日常生活,面对以往由父母代劳的生活琐事等等,培养生活中的劳动习惯,让学生真正“学会生活”。


        学校在组织研学旅行之前,首先,既要设计研学线路和课程,还要将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之中。其次,从行前准备开始,让学生共同商议、记录旅行中所需要的物品并自行准备请家长“放手”;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住宿时要求学生整理好寝室内务,收纳、洗涤换洗衣物,根据旅行时间安排好起居时间懂得劳逸结合,还要自己携带管理好行李物品等。研学旅行结束后,要将生活自理的内容纳入整个评价之中,总结交流时也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二)以“设计制作”培育工匠精神
        “设计制作”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劳动创造幸福的劳动观念和工匠精神,提升劳动技能等。其目标一方面是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劳动中的快乐和不易,理解劳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懂得尊重和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形成热爱劳动的观念;另一方面是“发展学习者创造性劳动的潜质,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造性劳动者”。
        在明确了设计制作的劳动教育目标之后,要关注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并从中入手落实教育目标。设计制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创意设计;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动手制作;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等。创意设计除了学生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出发开展设计,还要注意教会他们“加一加”、“减一减”、“跨界整合”的创意方法以指导今后的制作、劳动;动手制作是设计制作的核心要素,它强调真正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去,掌握制作的技能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具体的分工,让设计制作的产品包含每个学生的劳动心血;交流展示、反思改进的环节,不仅是学生对于产品制作经验的总结、介绍,也要分享总结自己在劳动观念和技能方面的收获,为今后开展设计制作提供更丰富的经验。
        (三)以“社会服务”提升劳动境界
        “社会服务”是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它强调学生用自己所学服务他人,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务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把服务他人的需要和促进自我的成长有机结合起来进;二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学生在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等服务他人、社会之时,实现了个人价值,也提升劳动的境界。
        在明确了社会服务的劳动教育目标之后,同样要把握其关键要素即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开展服务行动,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等。首先,要引导学生调查了解他人的真实需求,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才能使自己的服务和劳动真正帮助他人历练自己;其次,服务前还要做好相应的知识技能准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避免简单机械的劳动;第三,服务后的评价反思、总结交流中,要关注学生的劳动感悟和收获,引导学生思考服务行动中的价值体认、责任担当情况。
        另外,还可以“职业体验”引领学生规划职业人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体验、实习职业角色,真切感悟职业的责任和艰辛,认识职业世界的精彩与劳动的价值,建立自我与社会的有机联系,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冯新瑞. 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J]. 基础教育课程, 2020(13):4-9.
        [2]范明华.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落实劳动教育. 华夏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