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   作者:朱宇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在学习和人生成长时期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在学业和升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心智成熟,心理发展的进程里,初中阶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朱宇
        重庆市珊瑚初级中学校 40006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在学习和人生成长时期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在学业和升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心智成熟,心理发展的进程里,初中阶段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不仅应当重视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辅导,更应该重视教师在学生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让学校教育真正达到高效率,高素质的目标。针对于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在策略和技巧上,会有更多的创新和探讨,通过不一样的沟通方式,带给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问题疏导。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初中是学生心智成熟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认知会产生急剧的变化,所以面对学习和家长都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如果对学生的关心以及教导不够及时,就很容易将叛逆心理延续到后续的成长过程中,也就逐渐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面对问题学生作为班主任,应当积极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亦师亦友的教导与沟通,逐渐的为学生排解心里的焦虑和压力,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信心和正确的认知。
        一、心理健康教育基于中学生的意义
        在中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因为中学是小学与高中的衔接时期,小学所接触到的知识内容以及学习强度都没有过多,所以初中教学时期的转变,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压力。面对学习的压力,学生会造成心理的极度恐惧与焦虑,甚至在某些方面会出现1度否定自己的行为,这种不正确的心理状态,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及生活产生消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疏导与沟通,为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恢复正确的认知和生活状态。
        除此之外,中学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里,学生的心理急诊室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家庭中,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当会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出现叛逆和抵触的现象。这种反叛心理很容易导致学生与家长之间产生矛盾,逐渐的与家长和家庭疏远,面对这样的心理班,班主任需要及时的做好学校的劝导工作,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问题,以及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现状,以免在后续的过程中被同样的矛盾影响学习。并且,这种反叛心理一旦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情绪,很容易使学生做出偏激的举动和行为,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学生做出不理智的判断和决定,这种反叛心理需要及时的疏导与沟通,以便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家庭关系,积极的进行学校学习。


        二、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索
        (一)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
        班主任想要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面达到有针对性,有效率的效果,必须要从了解学生开始。班主任与初中学生相较而言,具有一定的年龄差距,这种年龄差距会带来认知和理解上的不同,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心中所想,非学生心中所想。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需要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和心态看问题,才能真正的理解到学生的疑惑点,以便更加有针对性的为他们解答问题和进行心理辅导。所以面对问题,学生班主任应当采取一对一沟通的形式,通过课后的沟通,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进行沟通,以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接受自己,向自己吐露心声。并且在教导的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的说教姿态,说教的形式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在足够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基础下,为学生寻找更加友好和和更加直接的沟通方式,有利于从朋友的角度上为学生解答问题,做好心理健康的疏导教育。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的大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心理认知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所以为了使学生的班级中有更多的融入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感,教师要积极的营造好良好的班级环境。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与同学,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以及教师的职位关系,学生会产生相应的敬畏心理,所以很多问题也不能够直接的向教师反映。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以有效地进行沟通,在课余时间学生的互相诉说和互相解答问题,能够帮助问题学生解开心里的矛盾,树立正确的认识。同时积极良好的班级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为学生带来更加轻松和欢乐的学校时光。
        (三)加强家校沟通
        在学生的生活中,家庭和父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目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会出现过度溺爱和过度宠爱的情况,这会使初中阶段的学生产生过度无放纵的心理,这种心理很容易导致问题,学生的产生和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情况。所以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家长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教师与家长及时的进行沟通和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状态,以及态度,以便在学校的教育中更加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解答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认知。
        结束语: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也很容易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在这样关键的教育时期,教师应当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积极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加强家校沟通,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助理去正确的心理认知。
        参考文献:
        [1]罗治会.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新智慧,2020(15):43-44.
        [2]陶建霞.浅议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20(07):154-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