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燕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小学 311227
摘要:由于受环境、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心理方面的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心理教学的出现可以很好地很好地为学生解决这一系列心理方面问题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本文以生命教育理念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契合做出分析探讨。
关键词:生命教育;小学心理健康;对策分析
每位小学生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也是祖国的花朵。所以,对于小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在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生命教育的培养,让他们可以拥有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去面对生活带来的考验。
一、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小学心理健康的意义
为了解决现在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对于生命意识不足,抗压能力差的问题。我国教育大力提倡一系列关于“如何珍惜生命,保护自己”等各种生命安全教育[1]。并且学校也设立了一定的地方课程来提高学生对于安全的正确认知和理念。但是,由于部分学校的教学设施跟不上并且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达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需求。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生对于生命健康教学理念的社会实践。真正意义上提高生命健康对于学生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真正有效。
二、小学心理健康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于薄弱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导致教师在培养学生时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有的家长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产生,为了将来学生可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在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培养其的各种兴趣。给他们报各种编程班,舞蹈班,钢琴班等各种各样的课外特长班,有的小学生甚至要学习三到四中特长,就导致学生无论是在周末还是晚上下课的时间都在学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并且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比较大。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过于沉重。就会产生不乐观的生活状态。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对自己的不自信,让其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疑惑和迷茫。导致自己在心理健康这块出现一定的问题。
(二)学校不够重视
由于现在教学任务比较重,所以导致现在的小学课堂中,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对文化课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德和行”这两大方面[2]。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绝大多数的学校只是象征性地开设一下心理健康课程。教师在讲解这门课程知识点的时候,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通读,过于机械性,学生做不到真正的理解这门课程也就觉得这门课程不够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根本达不到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甚至有的教师在心理课上带着学习学习别的科目。这种教学模式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心理学习有真确的认知程度。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度。
还有部分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过于简陋,使学生在寻求帮助使,心理教师得不到充分地发挥,没办法为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发挥不了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三)师资水平不够专业
无论是心理辅导还是心理课程的教学都需要教师有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资深的教学技能才可以正确的为学生进行辅导。但是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很多学校为了节省教学资源,对心理教师的要求一味降低,有很多都是代课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体验。学生没有感受到心理的重要作用也就对于提高心理课堂效率没有任何教学意义,阻碍了整体心理教学水平的发展,使教学进度和教学成效止步不前。
(四)没有在课堂中体现小学生主体的地位
教师在讲课时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无论是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都是教师讲自己理解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经验全部传授给全部学生,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3]。教师用统一的方式让所有学生进行学习,可能只会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就会对心理这门课程产生抵触心理,也对该学科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并且,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只注重给学生传授枯燥无味的基本理论知识点,不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实践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引领了整个课堂的主体部分,完全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找不到对自己的定位,没有正常的思维发展空间。全程只能被动式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参与度和积极性。
三、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小学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
(一)增加小学课堂的心理教学理念
依照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教学中都引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以专业教学为主,主要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以及生命知识上的教育。生命知识教学的内容都包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于生命安全的教育,其次就是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体现以及学生对于生命发展历程的教育等等一系列可以教导学生体现自身价值的教学方法。
而对于心理健康的教学内容来讲主要包含:学生对于生活的状态是否乐观,对生活中不愉快或者压力如何排解甚至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一系列涉及到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以及处事的行为习惯。所以,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的教学内容时,要找到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关于“生命”的真谛以及关于生命的成长过程以及对于生命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知识有正确的认识。为建立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奠定一定的教育基础,其次,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授课教学时,要将生命安全知识教学与心理健康相互融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在遇到挫折或者困境时如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以便确保每学生都会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的生活。
(二)转变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教学方法
在现在的小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会在教学时加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根据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在课堂中还是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体现出在课堂中,教师是主导,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于学生来讲属于被动式教学,学生只是被迫结束教师所处传授的教学内容,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降低对学习的欲望以及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想要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对生命健康在心理学上的正确认识,就要在课堂中正确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的转变一下教学理念,在教学课堂上注入新鲜的血液,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和正确理解。教师还可以增加课外实践式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可以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充分发挥自己思维模式的教学方法。
就比如,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师讲课时,不要边讲边向学生透露答案,教师要在讲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进行自主式的思考。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比如课外实践教学法,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地点不应该只在教室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带学生走出校门去参观一下医院,育婴室等地让学生体验一下每个小生命都是从呱呱坠地开始到慢慢成长一步步经历。在这里可以深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以及生命的起源,还可以通过知识讲座的方式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的教育知识。让学生在日常实践中体验到生命的意识以及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三)加强教师的心理专业水平以及综合教学素质
教学质量好与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整体的教学素养有直接关系,为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对于心理知识的正确认知,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对心理专业的基本素养以及教学理念还要间接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心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只有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才会给学生正确的指引。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生命的素养和对心理知识内容的加深,教师还要抓住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课程开始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备课。首先教师自身就要认识并且了解课程的知识要点才可以在讲课时抓住整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讲解,让学生更好的记忆。从而避免课堂中出现小插曲,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心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校还可以设立心理知识学习探讨会,让教师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方式进行对心理知识的提升以及对专业技能的提高,并且教师还要多多参加各种关于心理教学的研究讲座以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更好地服务学生。
(四)加入自我评价课程考核与教学课堂相互融合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但是由于学校学生过多教师不可能关注得那么齐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换个方法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生活以及健康的一系列状况。就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让学生从自身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以及为人处世方面还有人际交往方面和对于自身情绪方面管理方面外加自我调节能力等各个方面系统地评价自己。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内容对学生有大概的了解。如何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表现出比较不乐观的心态或者遇到问题的状态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根据学生的这个状况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及时地为学生解决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保持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去生活。
结束语:综上所述,生命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教学意义。教师在培养学生时首先要树立自身对心理知识的正确教育,其次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以及心理这门学科,从而达到心理教学的逐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绍俊,谭海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中国成人教育,2012
[2]毛丹,颜俊学.论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J].当代经济,2008,000(023):124-125.
[3]袁建群.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4):4-6
[4]周渝.重庆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