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阅读指导,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李莹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使用部编版新教材
        李莹
        寿光市世纪小学  2627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使用部编版新教材,教材内容进行较大调整,内容的呈现形式也更加丰富,课文的选篇对优秀、经典的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大大增加,同时也兼顾时代性,新的语文教材开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强化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筛选优质阅读篇目,为学生讲解阅读方法、阅读技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开拓广阔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鉴赏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属于关键组成部分,并且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则需要教师强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与阅读技巧。在此主要针对如何强化阅读指导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分析。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学生阅读能力偏低
        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明确规定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培养语感,重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可否认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受应试教育影响较深,在教学活动中更看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更倾向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阅读教学这种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的教学活动明显安排不足,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此外,小学阶段的孩子会因为年龄的不同而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学校在阅读课程安排或是文本推介方面缺乏针对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1.2教师阅读指导不足
        一般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的阅读教学活动,基本上以教材内容为主,而且并未单独设置阅读课程,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多渗透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片面地认为对教材进行讲解便意味着同步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学生的阅读能力便会提高。虽然语文教材中选录的文章符合学生的阅读要求与认知层次,但仅仅依靠教材内容难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为课本知识面毕竟有限,无法体现出拓宽阅读视野的作用。同时,长时间以教材作为阅读教学素材,会让学生失去对阅读的兴趣,甚至心生抗拒感,阅读教学有效性自然无法提升。
        1.3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侧重于对语文知识的全面梳理,对阅读课堂的针对性与特殊性重视不足。而这种单一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会局限学生在阅读中的深度思考,久而久之便会消磨学生对阅读的热情,无法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
        2具体的措施
        2.1课堂为阵地:立足阅读基础,丰富阅读教学活动
        小学生尚处于自制能力较弱的年龄阶段,而且不同学段的阅读目标也各有不同。1-2年级学生词汇储备不足,他们更适合阅读简单的古诗、童话、寓言等篇目,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阅读技能;3-4年级学生开始初步体会词、句、篇章的表情达意,学会感受作品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会展开想象,领悟文章大意,他们更适合关注重点字词,品味重点词句,加强语言训练;5-6年级学生开始推想文章相关词句的深度意义与关联,开始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也渐渐学会领悟文章的表达效果与表达方法。针对1-2年级学生,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阅读素材创设故事情境,以表演来展示阅读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和密切的课堂互动中感受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也以最直观的。方式获取信息,建立初步的阅读兴趣。其次,针对3-4年级学生,教师要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质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课内共读,拓宽视野,并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与心得。

最后,针对5-6年级学生,教师应当进行高效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粗读、精读、略读、诵读等阅读策略,学会把握重点字词和重点语句,结合上下文推测词句意思,梳理课文表达顺序与结构,并深化阅读感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学会独立思考与自我表达。
        2.2学生为主体:关注阅读倾向,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了解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层次,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倾向,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与阅读教学之间的高效关联。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克拉申的“i+1”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既要认真阅读教材文本,还应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保持最佳阅读状态。语文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从教材出发,多角度解读教学内容,挖掘教材内容精髓,以此为依据,循序渐进地安排阅读内容和阅读延伸,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目标。同时,不同学生有着阅读兴趣,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阅读偏好,挖掘学生们的阅读潜力,帮助他们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学生对四大名著中《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的各个篇目都有了一定了解,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延伸阅读,让学生筛选感兴趣的节选篇目,并从中去选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其中某一本或几本进行全文阅读,带着对节选篇目的喜好,激发学生主动完成全文阅读,让学生在延伸阅读中开阔视野,并领悟阅读的魅力,进而爱上阅读。
        2.3深入文本世界,形成阅读感悟
        要想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指导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世界,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领悟人物的情感,在思维发散与文笔赏析中充盈精神,以文本点亮学生的阅读“明灯”。由于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阅读看法,在全体师生的思维交融下才能形成对文本的全方位认识。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对内容进行总结,将草船借箭分为接受任务、做好准备、草船借箭、按期交箭四个阶段。在这项看上去无法完成的任务中,诸葛亮正是利用了每个人物的不同性格才促使计谋得以成功。此时教师可提问“在草船借箭的全过程中,哪个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呢?”有的学生说:“忠厚老实的鲁肃是诸葛亮的得力帮手。”也有学生说:“是生性多疑的曹操给了诸葛亮可乘之机。”还有学生认为“正是周瑜千方百计布置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才让草船借箭的故事流传千古”。当然,每一种观点并非随意捏造,只要学生真正深入阅读文本,深刻感悟文本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就要对学生的多元解读表示鼓励,这代表着学生在运用中能够独立思考,形成个性化感悟,是一种思维发展的表现,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凸显其有效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如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偏低、教师阅读指导不足、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对阅读教学有效性形成直接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加强阅读指导,通过帮学生优选阅读文本、丰富学生阅读渠道以及深入讲解文本内涵,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高,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恩会.加强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成效[J].知识窗(教师版),2019(09):13.
        [2]吴杨.试论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课外阅读指导[J].知识文库,2019(15):148.
        [3]何勤.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J].当代家庭教育,2019(15):113.
        [4]段中海.强化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J].新课程(上),2018(12):213.
        [5]李延蛟.强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素养——试论中职语文阅读指导[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0):43-44.
        [6]宗燕飞.巧借读书节活动强化学生课外阅读指导[J].考试周刊,2017(36):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