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勤霞
合肥幼教集团融创创瑾园幼儿园
摘要:美术活动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创造的第一步是想象,乃至于幻想。创造是幼儿美术活动的核心,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幼儿 美术活动 创造性
一、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并满足其表现需要。
(一)了解幼儿活动开始时的兴趣,满足幼儿的表现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没有兴趣哪来的绘画活动。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容易停留在“好玩”、“好看”、“我喜欢”的水平上,且这种兴趣容易转移也容易波动。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运用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有效的手段去了解幼儿的创作兴趣,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灵活实施活动方案,以适应幼儿的创作需要,激发幼儿强烈的绘画兴趣,从而为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观察幼儿,了解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绘画创作的兴趣。
幼儿绘画创造力的提高主要应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力。只有使幼儿体验到绘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才能激发其表现创造的兴趣。如:在教幼儿画小兔时,我就采用:看老师“变戏法”的方法,先画一个圆,让大家猜是什么,有的说是皮球,也有的说是大苹果,这时我添上了两只眼睛,小朋友说我画的是人,我又添上了嘴和胡须,全班幼儿又大叫说我画的是小猫,可我却添上了两只长长的耳朵,“小白兔!小白兔!”小朋友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幼儿在猜过程中,与感知形象的积累不断发生联想,于是便形成简单联想与想象,扩散性思维得到了发展,也激发了绘画兴趣。
二、为幼儿创设鼓励创造的环境氛围,让幼儿体验绘画的快乐。
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心理学家罗杰期认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就是说,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幼儿天生好奇心很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幼稚的想象中,创造性会若隐若现,那这时候我们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一)尊重幼儿,让幼儿体验绘画时的创造与成功时的快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与要求第三条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让每个幼儿都能享受成功的欢乐,始终坚持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
(二)少些约束,还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减少规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决择并有创造的自由,才能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进行大胆的创作。要营造这样的气氛,教师还要特别能容忍一定程度的紊乱。因为幼儿被吸引到某一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中时,他们常常表现出手忙脚乱,很难做到整洁。在美术活动中,我善于发现儿童细微的变化,并用言语、动作对他们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孩子在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三)尊重、理解幼儿的每一幅作品,使其自由想像。
由于幼儿的认知、情感、视觉、动作技能等与成人不同,故幼儿的作品表现也与成人有着质的区别:如幼儿画的人所戴的帽子或撑的伞,常是漂浮在半空的,画的衣服常是透明的,画的桌子常是四条腿向四方撒开的,画的烟囱则常与倾斜的屋面相垂直的;常将一些无生命的物体,赋之于生命,给不会说话的物体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按自己的理解去夸张和取舍;经常采用一种符合主观愿望的方法,力图把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彼此无关的东西统统画在一起等,这些都是幼儿稚拙的表现。
三、注重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训练,发展其感观认识。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凭借感性材料进行的,新的东西不会凭空而来,是通过对事物的选择加工和改组构成的,幼儿喜欢去触摸、摆放和拆卸各种东西。教师在各种活动中都要鼓励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尝试,丰富孩子的生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为他们进行创造和表现提供信息资源,同时,应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
(一)观察力训练
幼儿观察事物持续时间短,易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及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系统性差、概括性差。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有目的的培训、帮助幼儿学会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幼儿只有学会了观察,加强了大脑表象储存量,绘画时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经常引导孩子去观察他们最熟悉、最喜爱的人或事;经常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孩子们观察。
(二)想象力训练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让幼儿大量观察,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让他们多参与,多想象。我通过故事《小鲤鱼历险记》导入教学,激发幼儿想象的欲望继而适当提供基本的基础造型,(如各种鱼类、贝类、不同水草的动态)。通过表现故事形象,启发幼儿抓住鱼类、贝类、水草等造型特点进行变化创造,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创造出我们见过或没见过的,体现幼儿神奇想象力的海底世界。
(三)发散性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造的主要成分,一种重要的思维。在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中,老师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想象的活动。启发、诱导和训练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发展创造能力。如:大班主题画《我喜欢的体育游戏》在音乐的伴随下,幼儿心情愉快,好像正在参加体育游戏活动中,想象丰富,发挥自如。几十个幼儿都能表现他们心目中喜欢的体育游戏。有的表现的是玩彩虹伞,有的表现的是玩跳房子,有的表现的是踩高跷等。同一主题多种表现,充分发挥幼儿创造的能力,避免幼儿依样画样葫芦。
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工作,需要教师爱心、耐心、恒心,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幼儿,充分认识,精心培育这些创造萌芽,在教学中时刻加强创新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用创造来教会创造,用创造性来激发创造性,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发展的现实性;因此,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只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理想的环境,使儿童的绘画能力得到更顺利的发展. 激发幼儿绘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帮助幼儿去标新立异、和别人不同,努力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训练幼儿的创新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使幼儿逐渐形成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68.
[2]楼必生.《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9.
[3]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186.
[4]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61.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