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站在历史大课堂的中央-----新课程背景下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路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王艳华
[导读] 历史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以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不利于培养其历史素养
        王艳华
        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 350000
        摘要:历史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以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不利于培养其历史素养。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新课标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从学科素养的角度规定了教育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历史核心素养五个维度方面的内容和培养要求,从“历史学法指导课程”目标和“历史活动课程”两个方面对历史教学进行了创新,所有的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为原则,构建了活动化、体验化、自主化的历史大课堂,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经历探索的过程,最大化的培养了其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课程;课堂教学
        2016年9月我国教育部推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旨在解决“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它强调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整体发展。从词义上看,“素养”是指通过教育后天习得和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产物,是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性、知识、技巧和能力的融合。其中,尤其能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的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凸现了从“学科本位”到“学生本位”、从“教书”到“教人”、从“教学”到“教育”、从“知识为本”到“素养为本”、从“育知”到育人”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敢于打破课堂常规,结合历史新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创新历史教学模式,从多元化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让他们利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进而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五个核心素养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共同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我校历史组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认为多元化课程和校本化课程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它包括两类课程。一类是国家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建议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构成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结构,是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课程。针对这类课程,我们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关注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改变,通过构建问题化、情景化课堂,踏踏实实地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于每一节课中。另一类是我们自行设计的校本课程,我们设计了“历史学法指导课程”和“历史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历史大课堂的重要补充。
        “历史学法指导课程”目标直接指向核心素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忘掉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学生在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历史和没学过历史有什么差异?历史能留给他终身受益的东西(就是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我想应该就是历史学科性的思想和方法,即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

我们过去是把学习的方法作为“过程”混迹于课程目标之中,而新课程则把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对象”。所谓的问题解决就是利用学习方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因而对学习方法的学习是创造性能力的重要部分,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我们教会学生制作时间轴有利于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教会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逻辑;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及史料辨析和应用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史料实证意识;帮助学生做好历史概念的解读、教会学生用唯物史观看问题、培养多元视角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深刻地理解历史;帮助学生掌握概述、说明、比较、评析、论证等叙述历史的方法和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历史学法指导课程实际上就是强化学生历史学习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基本素养,培养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历史活动课程”是我们历史大课堂的另一重要内容。我们结合历史博雅课程、寒暑假的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周活动,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课程:“我会学习,我来设计时间轴”活动,要学生在时空建构中理解阶段特征、在中外联系比较中把握历史本质,意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我爱历史,我爱思维导图”制作大赛,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创建知识体系、开启学习智慧绽放思维之花,意图仍着眼于落实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我身边的历史”摄影大赛,要求用镜头记录身边的历史、用影像诠释珍贵的价值,这主要着眼于史料实证能力和家国情怀的培养;“读人物传记,感受人格魅力”,要求通过阅读一个人去阅读一个时代,通过理解一个人去理解一个时代,这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能力;“毛泽东诗词朗诵大赛”,希望学生能够走近伟人体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欣赏诗词感受中华文化的恒久魅力,意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家国情怀;“电影中的历史”(如《末代皇帝》《大决战》《辛德勒名单》《偷袭珍珠港》等),让学生在消遣和娱乐感知历史、在真实和虚构中辨析历史,意在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史料实证意识-------。
        我们深切地知道,只有成为素养或智慧的知识才有力量,我们设计的这些活动就是站在学科思维、学科素养高度,关注学生如何把知识变成素养、变成智慧,我们希望能抓住历史学科的本质,提升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有适应现在生活及未来挑战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在他们身上打上学习历史之后所具有的独特气质和烙印。因此,我们的课程是基于核心素养构建的活动化、体验化、自主化的历史大课堂,是从整体育人的角度,让“人”站在了历史大课堂的中央,使我们的历史教育和教学更加整体化、深度化、意义化。
        参考文献
        [1]陈志银,赵桂琴. "我是演说家"——讲演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9(4):36-37.
[2]石林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20,588(15):231-232.
[3]在课程实施中培育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与策略--教学教研活动课反思[J].名师在线,2020(6):41-42.
        [4]唐勇.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与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03):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