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课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陈学锦
[导读] “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新课程理念已渗入中学地理教学中
        陈学锦
        福州八中   
        【摘要】“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新课程理念已渗入中学地理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新课程优势,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就成为我们地理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自主性  主动学习  高中地理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改革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老师以更高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地理老师必须由知识的灌输者变成学生求证活动的支持者,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课标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之下,我们的高中地理老师更加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兴趣,就无法培养对地理课的热爱。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一条重要的途径。稳定的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力更加丰富,克服困难的意志得到加强,使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样,不仅限于讲台,更多地处在学生中间,有目的、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亲身体验,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内容,让学生有新的发现,进行新的开掘,从而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例如,在讲授有关地形的知识时,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认识地形类型,观察地形差别,讨论地形成因。这样一堂难忘的野外实习课,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知识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而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肯主动学习地理,肯学地理是会学地理的前提。一堂有趣的引言课、录像课,甚至任课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的人才,幽默风趣的性格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老师尽可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
        二、 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
        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然”。有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生活中主动观察、收集、体会来学习地理。
        1、课堂上培养学生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学习的习惯。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地理。因此,学生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学习的习惯一定要养成。
        2、生活中学习地理的习惯更为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学生去观察、体会、挖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
        例如:鼓励学生竞相发言,把自己从书刊杂志、网络电视或其它学科中了解到的知识在课堂上说说,说不出的又想表现的学生就有点后悔自己平时没留意了。

要表扬发言了的学生记忆力强、见识广,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只要你今后多留意,你一定不亚于刚才的同学。”这样地理课上就会少了沉默者,有了真正的师生交流、教学相长。当碰到学生有错时,老师就应及时加以纠正,当碰到学生有争议难题时,可以把问题留到课后师生共同去查寻资料。学生觉得自己的地理知识丰富了,见识也广了,主动学习地理的习惯也就逐渐的养成了。久而久之,习惯就成自然了。有了好的学习地理习惯,就能学会更多的地理知识,这是会学知识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探寻主动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有了科学的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
        1、把地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自学的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例如,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要引导学生不看教辅的情况下尝试分析一下其危害和产生的原因;有时候可以借鉴大学的实习课,直接让学生自己搜集和整理资料,继而形成教案,轮流讲给同学们,尝试一下做老师的感觉。人教版教材把森林破坏、酸雨、荒漠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等重大问题作为专题列入教学内容,遇到这些与实际结合得十分紧密的专题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践,以学习过程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探究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问题。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多加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发现和认识问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都有好处。2010年5月以来,我国各地中小河流、中小水库损失比较严重,人教版教材在阐述中国的洪涝灾害时,以1998年洪涝灾害做了例子。教师可以根据今年的长江支流发生洪涝灾害为背景,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查找分析为何主流不发生洪涝灾害,而支流形成洪涝灾害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这样坚持下来不仅会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
        3、适当增设一些实践课,让地理教学和生活亲密接触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存在于大自然中。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去考察、参观,从而去诱发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到野外去,采集不同地区的土壤,从而找出土壤和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必修《地理3》中有一课是“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来阐述河流的综合开发”、老师可在讲完本节课之后,将每个班学生都分成几个研究小组,针对学校附近的江河流域进行收集资料研究,并指导各小组就此开展收集、研究活动,剪报纸、上网百度,包括实地考察,沿着河两岸对水质进行检测,对周围的居民进行采访,最后还可以相互进行图片文字等的交流。
        总之,在新世纪新教材新环境下,学生主动学习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从以往的被动转向主动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将日益加强。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技能和观念,而且培养了科学意识、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愉悦情感。“一个发育很好的头脑、一种主动学习的热情、以及把知识融合到工作中去的能力,是每个学生通向未来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类型,因此,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有待于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究。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黄淑兰.《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黄冈教研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