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常见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佘翩翩
[导读] 班级管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之外,还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
        佘翩翩
        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学 江苏省扬州市 225200


        摘  要:班级管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之外,还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而班级管理的效果也直接会影响到班级的整体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氛围。班级管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应当改进管理办法,更加有效的实行班级管理制度。就此,本篇文章主要对班级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引  言: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的班级管理也只是为了维持班级秩序,树立教师威信,没有真正发挥出班级管理的作用,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不愿意配合班级管理,与教师之间关系不融洽。在现代的教育改革推进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理念,改变固有模式,用多元化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管理办法,引导学生的主动配合性,让学生愿意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

一、 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教师管理能力不足

        班级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繁琐,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还要研究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管理方向。只是就现在的情况看来,有许多教师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管理水平与能力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办法跟上教育发展的脚步。很少有教师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办法,改进管理模式,他们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办法,对提高班级整体水平没有起到关键作用。

(二) 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压力过大

        在班级管理之中,教师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学生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不愿意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这时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疏导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创新管理模式,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办法。教师在班级管理之中是组织者与领导者,而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明确分工,才能有效的管理好班级,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创造班级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让学生拥有团队意识,这样也更加便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1]

(三) 学生思想存在误区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可是随着社会发展,公众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意识,都在发生改变,而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思想容易被影响,出现偏差,失去学习兴致,没有积极性,对集体产生排斥。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是个体存在,缺乏集体观念,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也不愿意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不愿意配合教师管理,致使教师的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二、针对班级管理问题的改进方法与应对策略

(一) 提升教师管理水平,加强教师管理能力

        学生是班级的主体,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教师的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决定着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与素质。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改进自身的管理办法,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之中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压力,有来自学校的压力,也有来自学生家长的压力。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与学生交流互动,减轻自身压力,也提升学生的热情,相互配合,完成管理工作。例如,开展《战胜挫折》主题班会的时候,教师应当清楚班会内容所产生的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挫折,清楚挫折对于人生的成长,有着怎么样的帮助,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关于挫折的小故事,在班会时进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最后,教师可以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愉快地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理解教育的意义。[2]

(二) 改善创新管理办法,让学生参与其中

        一个班级的整体实力,基本都体现在教师管理水平上,教师应当采用更有效的管理办法,来提升管理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为了能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给班级设置班级文化,营造班级整体形象,创造班级良好氛围,让学生融入集体之中。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的同时,要注意采用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态度,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要积极改进创新,保障管理有效性。

(三) 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交流互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更新改进,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善陈旧管理办法,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提升自主积极性,产生强烈兴趣。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精力往往不能只集中在学生身上,没有及时关注学生成长变化,布料机而学生的兴趣喜好,致使学生与教师关系得不到改善,学生不愿意分享交流内心想法,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以及和善友好的班级管理模式,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交流,配合管理。[3]进行主题班会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架设故事情境,让学生交流讨论,例如,有一名叫小白的优秀学生,他平时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可是由于一次粗心失误,考试时只拿到50分,他觉得没有颜面再去面对父母老师,从此变得抑郁消极。就这一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分析一下,如果自己是小白那种情况,又会采取什么样的做法,如果自己是小白的好朋友,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会怎样劝解小白。

(四) 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参与管理

        班级管理不只是教师的工作,学生也需要参与其中,共同管理好班级,教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权利,让学生能够自主自觉的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分配职位任务,让学生互相监督,教师从旁协助,既增强了对学生的制约管束,又能让学生有参与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合理安排班干部,让学生更有责任感,也更愿意从集体的角度看待问题,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充分放权,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还可以通过小组轮流管理的方式,让班级所有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在日常开展的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情境,模拟突发事件,让学生学会冷静机智的解决可能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选择班干部时,应当选择一些自主管理能力强,思想品德好的学生来担任,并且协助他们完成班级管理工作,适当的教受一些班级管理技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班干部在班级中起到带头作用。班级管理系统的组建,不只是靠着教师与部分班干部,应当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在划分的各个小组之中,教师可以安排组长,组长管理组员,同时也被班干部管理,这样的大小职位安排,细分班级当中的所有事物,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也更加有集体荣誉感,教师在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

(五)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想法,有自己的原则标准,教师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个体的成长存在着差异性,有先天的因素决定,也有后天的环境影响,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的本质单纯,对待学生做到公平公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应该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因为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足,就否定学生其他的能力以及潜质。一部分的学生可能因为性格过于活泼,所以贪玩好动,还有一部分学生内心不够强大,自卑怯懦,教师不应该把这些当做学生的缺点,应当从中找到闪光之处。教师要坚信,不论什么样的学生,本质都是好的,只要善加引导,就一定会让学生更加健康自信的成长。

        结束语: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为了管理好班级的大小事务,也是为了提升班级质量,提高整体水平。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合理的实施管理办法,与学生共同管理班级,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问题,从而,给学生建立一个高品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加强学生的集体感,让学生顺利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文焱.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1):31.
        [2]韩雪梅,景文娜.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新课程:下,2017(8):17-18.
        [3]王晓飞,王艳萍.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3):1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