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苏蕾
[导读] 音乐始终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能够感染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
        苏蕾
        兰州市水车园小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30
        摘要:音乐始终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能够感染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小学音乐课堂的设计为切入点,从合唱教学入手,分析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基本需要,探讨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列举出有效的改革措施和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进一步提升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基本需求;改革方法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启蒙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音乐作为陶冶情操,传递积极价值取向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展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加深对音乐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在这里,合唱教学就能够成为提高学生生物表现力的重要工具,能够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形成更好的乐感。

一、分析新课标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从新课标中可以看出,合唱教学的地位得到了肯定与认可,不仅能够推动审美教育的持续性开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应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青睐,并在课堂实践中发挥出更加明显的作用。

        首先,合唱教学必须要以审美为核心。新课标中强调,人才的成长必须要对没有特定的认知和理解,教师也应当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和价值。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传递美感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学生从旋律和节奏中感受到魅力。合唱作为传递乐曲气氛,渲染乐曲基调的重要工具,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感染和影响,能够让学生在特定情境的引导下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丽。所以,合唱教学必须要以审美为核心,教师必须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分析学生的学情,认真总结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唱练习,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才华,与音乐艺术产生更加密切的接触。除此之外,合唱教学也应当坚持感性的原则,除了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合唱技巧,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之外,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与核心,获得精神上的体验与熏陶。

        其次,合唱教学必须要与音乐课程标准实现深度的结合。合唱艺术本身就是衡量音乐质感的重要参考,小学音乐课堂也自然不会例外,学生可以在合唱教学的引导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声乐水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合唱教学模式,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合唱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新时期,合唱教学也应当认真分析新课程的标准,必须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声部表现力,让学生懂得与其他同学展开合作和交流,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谱奏最为华美的乐章,提高团队合作的质量与效果。

二、分析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开展的现状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仍旧把自己当做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没有设计出有效的教学内容,仍旧是以理论性知识的传授为本位,甚至也会忽略合唱教学的介绍,这就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让学生认为课堂是枯燥且无聊的[1]。其次,即便是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合唱教学的价值,但却没有根据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分配他们的声部,学生是思想和行为独立发展的个体,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教师不多多加以辨别,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性,那么也必然无法推动团队之间的协调配合,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无法适应周围的声部,也无法发挥出最佳的实力。

最后,部分教师并没有推动合唱教学向着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只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而时不时的设计出相应的内容,并没有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仅仅是走马观花的让学生了解一下合唱的基本内容,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合唱进行检验。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文化课程是多种多样的,音乐课也时常被其他文化课所取代,这就进一步阻碍了合唱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分析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开展二声部的优化练习

        二部合唱本身就是合唱歌曲的重要特征,在整个小学音乐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尤为突出的,对此,在展开合唱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认真分析二部合唱训练的要点和难点,从腔,字,声,气等角度出发,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风格和基调,把握好歌唱的不同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探究习惯,激发出学生对歌唱的乐趣和好感,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和歌唱姿势,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在歌唱的时候给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融入自我的情感和认知,塑造更加良好的歌唱效果。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自己的主观意识,习惯于模仿他人的行动,所以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出二部合唱的基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积累更多的经验,展开自主实践和操作[2]。

(二)激发学生学习好感

        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先导,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和识谱能力,才能够真正有效的完成合唱学习任务。对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明确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和关键价值,并让学生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参与合唱,塑造自身的角色,传递更加鲜明的形象,并与他人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并且,教师也应当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分别进行独唱和合唱角色扮演,让学生认真比较这两种类型的演唱存在的不同,感知到合唱中的感染力和渲染力,体会到合唱构建出来的美感和意境,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一些趣味性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合唱发展的历史,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神,通过故事了解合唱的美感和魅力,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推动作品的多元化赏析

        合唱在本质上就是对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和演示,要想真正保证现场的表演效果和质量,教师就应当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全情投入,要推动情感和声音的结合,用情感去引导声音。所以,教师应当把听辨能力当作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宗旨,从中体会创作者的意图和目的,精准的控制自己的声部,倾听其他的声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展示出自己的应用技能,发挥出最佳的状态,完成合唱任务。对此,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优秀的合唱作品进行赏析,例如,教师可以把经典的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引进课堂,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歌曲所传递出来的情感,然后再通过大银幕感受到团体配合的效果,从中汲取经验,活学活用,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和举一反三。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懂得模仿和借鉴,要让学生在聆听和辨认的过程中,汲取有效的信息和精华,来弥补自身在合唱中存在的不足,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加深学生对合唱的印象和理解。而后,教师就要进一步带领学生展开反复的实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激发学生音乐感知力的应有之策,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二声部的练习,兴趣的引导,作品的赏析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合唱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小学音乐课堂的基本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宏英.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1):30-31.
        [2] 林丽霞[1].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 科普童话, 2019, 000(010):P.139-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