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单元的实效性教学——以新部编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邱秋荣
[导读] 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通过习作单元教学帮学生复习阅读知识、吸收习作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在感受语言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邱秋荣
        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 361000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通过习作单元教学帮学生复习阅读知识、吸收习作知识,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和运用能力,在感受语言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但大部分教师运用的都是传统的习作方式,忽视了学生本身的语言兴趣、语言基础,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学形式,导致学生的习作思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也不太好。本文以新部编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分析了习作教学中的问题,针对习作单元的实效性教学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实效性教学
        在进入三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习作字数变多,还需要学生有情感的表达。受到电子设备、互联网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小学生都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习作对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在习作单元教学中认真备课,分析课文与习作间的联系,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习作兴趣,从而提高习作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都是每单元一个习作任务,教师需要结合单元课文传授学生习作能力,但目前的习作单元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没有从整体上进行习作教学,学生不清楚整堂课的重点。在一节习作课中,教师将重点放在怎么写、写什么、用什么形式写上,如规定好学生用总分总或总分的形式,在写作时仿照课文写等,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也没能统筹单元整体的内容。其次,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意识,在习作单元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单一。三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课上喜欢一些新奇的事物,教师需要通过创新来吸引学生的习作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深刻掌握整个单元的内容,即使借助了信息化教学也没有改变教师为主体的问题,无法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后,素材积累是习作的关键,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习作,缺乏写作素材、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他们无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运用教师教过的习作方法,导致课堂缺乏实效性。
        二、习作单元的实效性教学策略——以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一)明确单元主题,引出习作重点
        在进行习作单元教学前,教师需要从整个单元的角度进行备课,分析习作内容对单元课文有什么关系,课文中的哪些知识可以运用到习作上,再为学生布置预习习作的任务,例如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习作内容,可以让他们在课下复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几篇课文运用的写作方式,它们都围绕这什么进行了描写等,如果自己写的话想要围绕什么写,之后在课上明确本单元的习作主题。

以《这儿真美》为例,在导入环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请学生说说本单元带领大家游览了这么多优美的景色,自己在阅读中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式,回归《美丽的小兴安岭》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描写了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从海面、海底、海岛等方面描写,《海滨小镇》从大海、沙滩、小城、公园等方面描写,复习时间顺序、地点转移顺序、空间转移顺序的写作方式,为学生介绍本单元课本都是根据一定的顺序描写景色,抓住了景色的特点,同时运用比喻、拟人等方式让文章更加生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能大致明白本次习作的方向,知道在写作时需要先确定写作顺序,再进行描写,对学生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利用读写结合,积累写作经验
        单一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还不利于他们习作素材和经验的积累,想要提高习作单元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通过阅读、写作交替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先拿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开展语言训练,再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特点,鼓励学生仿写课文,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想象续写课文,激活他们的创作思维。例如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教学中,可以先从课文中挑选重要词语让学生造句,如葱葱茏茏、富饶、海底、笼罩等,让学生重读课文。接着展示出《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镇》中有关景色描写的段落,提问学生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都有什么,是怎样描绘的;作者是怎么描绘小兴安岭春、夏美景的;海滨小镇哪的景色更美,都有什么特点,以此来帮学生积累景色描写的方法和素材,为接下来的作文创作打好基础。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简单介绍自己想描写的景色,让组员评价学生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的是否生动、有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等,在认识到自己问题后学生可以在习作中改正,以此来增强习作单元教学的实效性。
        (三)绘制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
        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习作单元实效性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梳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突出习作的重难点,还能帮助学生清晰写作思路,通过图画的方式建立起写作结构,形成愉悦的习作课堂氛围。因此,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开展习作单元教学,帮助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中完成素材选择、作文构思和语言表达。在《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认识课文结构,学会如何建构语言。首先教师可以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用思维导图帮学生分析总分结构,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段落像第二自然段语言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每个段落都描写了什么等。再用思维导图确定写作大纲,先让学生确定习作主题,如用景色的简笔画代表自己要描写的景色,在周围画出枝干写出时间、时间、感受等,确定作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再让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取舍,如哪部分是要重点描写的,哪部分是要一笔带过的,这些内容可以用哪种写作顺序联系起来等,完成习作的初稿。之后再结合思维导图展开想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在动嘴动脑中丰富写作层次,才能使学生创作出结构流畅、内容丰富的作文。
        三、结束语
        总之,在习作单元的实效性教学中,教师需要先整合一个单元的内容,挖掘出课文中对习作有价值的素材,再带领学生阅读、体会,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在读写结合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学生构思、总结,改变传统的习作单元方法,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廖敏. 小学中段语文习作单元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冷玲琳. 新时期小学语文单元主题作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2020:883-8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