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邱海毅
[导读] 想要充分实现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重点并不只是在于教学方式的正确运用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性,同时还包括“做与思”方面的教学思想
        邱海毅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小学,   264408
        摘 要:想要充分实现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重点并不只是在于教学方式的正确运用以及教学手段的多元性,同时还包括“做与思”方面的教学思想。作为科学教师,需要从根本上对“做与思”教育思想进行正确认知和了解,并且能够真正的实现“做与思”。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自身能够重点围绕着“做”进行教学,同时学生能够重点围绕着“做”进行思考,由此实现科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做与思”;多媒体技术;教学环境;小组合作

        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需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其中,学生不仅需要主动进行动手学习,还需要进行动脑思考,由此实现行动和思想的统一,而这样的学习过程,便是“做与思”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作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师,需要在科学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以及动脑习惯,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相关科学知识,实现科学学习实效性的显著增强。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与思”,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需要充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且需要结合实际的科学教学内容,进而充分体现出教学艺术[1]。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以兴趣为导向,促使学生逐渐对科学产生兴趣。对于“做”的部分,主要是指学生用心去做,并且能够实现真正的做,小学生不仅能够形成正确的实践意识,而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自身思想方面的正确性,进而充分实现“做与思”的统一。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进行教学情境的良好有效创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科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积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在生活情境的过程中产生寻找体验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关于人类说话的图片,并导入相关问题,“人类是通过语言来传递一些信息的,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此时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各种猜想[2]。然后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蚂蚁作为例子,在大屏幕上显示关于蚂蚁交流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和分析,通过学生在课前收集的资料,能够更好的认知蚂蚁的实际生活场所,也能够对其生活方式进行良好了解,同时还能够对蚂蚁的交流方式进行正确认知。而通过这些信息,学生能够进一步分析出蚂蚁能够靠气味进行信息的传递,也能够依靠触角进行信息的传递。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和积极思考,将蚂蚁的实际信息传递方式进行了自主认知和了解,并且进行相应拓展,对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的实际传递信息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在教学情境下,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的不断提升。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已经是有目共睹,而且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在教学中应用的次数是比较多的[3]。基于动态化、生动化的教学内容之下,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课堂教学之中,并实现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比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肌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健美演员的图片,吸引学生观看,并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健美演员的身上哪里最瞩目?很多学生都因此关注到了健美演员的肌肉部分。那么学生身上有肌肉吗?学生自己用手摸一摸,进行相应的感受。然后,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人体肌肉图,引导学生猜想,人的身体一共有多少块肌肉?肌肉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怎样才能使肌肉变得更有力?通过学生的认真思考和分析,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肌肉的作用,并且在未来能够更好的参与锻炼,实现身体健康。
(三)设置教学疑问
        作为科学教师,需要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由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带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和内容,使小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保持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连贯的注意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考意识和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食物的营养”时,一开始教师便以相关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如“人类为什么要吃不同的食物?”、“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等。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展示,也可以进行适时指导,由此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思考和实践,了解六种营养成分,并认知其对人身体的重要作用,从而不断的关注健康,关注生命。
(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从本质上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真正让小学生主动去“做与思”,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样能够让班级每名学生都有充分的表现机会,并且小组之间也会形成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这也是加强“做与思”的有效措施[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做与思”教育理论的出现,为学校教育事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做与思”,科学教师需要在“做”中教,并且将“教”与“做”进行联合,同时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做与思”,实现“做与思”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充分认识和理解,自主发现科学中的魅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持续增加。
参考文献:
        [1]田凡.刍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3):110.
        [2]吕长世.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思考与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1(19):163-164.
        [3]徐洪成.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做到“做与思”的有效融合[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4):27.
        [4]高涛.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有效融合[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