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法潜入课 润法细无声——巧妙寓法治意识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何雪芬
[导读] 新时代的中国正逐步实现依法治国的蓝图,与此同时新课改的精神也在积极响应,并将德育和法治教育放在了国民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地位之上
        何雪芬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小学 523865
        摘要:新时代的中国正逐步实现依法治国的蓝图,与此同时新课改的精神也在积极响应,并将德育和法治教育放在了国民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地位之上。2014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从青少年抓起的决定。可见道德与法治教育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负责任的守法公民,实现现代教育终极目标之重要性十分突出。而现实是面对小学阶段尚未在心智和意识上形成一定格局的小学生,想要凭单纯的说教达到法治教育的目标十分困难。目前道法教学最大的矛盾,就是学校、教师、教材极力引导的道法方向,与学生实际存在的行为认知的偏差之间的矛盾。因此,本文主要从如何通过巧妙施教法治知识来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法治;情景教学;
前言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仍然存在着许多青少年违法事件,从侧面反应出当下我国青少年儿童法律意识的薄弱。青少年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遵纪守法的行为准则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道法教学仍存在很大的矛盾与弊端,那就是学校、教师、教材极力引导的道法方向,与学生实际存在的行为认知的偏差之间的矛盾。因此针对青少年儿童不成熟的心智与接受能力,需要我们潜心专研相应巧妙的教学方式将法治意识潜移默化的传达到位。让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均有一个良好的法治氛围,并自觉践行法治义务,为今后的成才之路积累好必要的素质。
一、小学教学中巧妙施教法治知识和传达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在向小学生巧妙地传达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上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1)站在小学生思想和心理都不成熟的角度看,如何将法治意识无形地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并让学生有效吸收是需要我们想方设法解决的。如果依然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说教”那肯定是不可行的,倘若只是简单将相应的法律知识摆在学生面前或是不停地讲解都注定是“事倍功半”。这跟法律知识自身相对枯燥的特性有一定关系,但更实质的问题在于小学生对说教式法律知识的接受能力极其有限。所以,利用巧妙的方式和方法将法律知识进行润化来激发小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法律意识巧妙地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十分重要;(2)站在社会背景的角度看,当下很多青少年儿童违法犯罪的新闻热点事件频频出现在全国人民的视野中。这充分说明了此前的教育体系中对法治教育的缺失已然到达了一定程度,这样的局面给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都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及时在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教学中加强法治教育,以及将法治意识巧妙地融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急迫和重要。
二、巧妙寓法治意识于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2.1课前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主要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融入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为主。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在课前准备一些法律规章的宣传动画片,在正式进入课程内容教学前给学生们播放。因为动画片具有一种能有效调动青少年儿童注意力的性质,所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放映与本节课相关的动画短片无疑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紧接着便可以通过教师巧妙的处理和引导,将学生对动画短片的注意力“嫁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来。从而在无声无息中让小学生在潜意识里自觉接受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


        2.2课堂实施教学阶段
        当正式进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已通过动画短片具备一定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利用教材相应的教学内容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相关部分的理论知识、小故事插图、绘本、游戏等丰富的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并组织出新的教学情景,将法治知识内容与教学形式有效结合,从而巧妙地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具体的教学情景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简单的游戏如教师制定一套相应的规则和口令,然后要求同学们根据口令来实施相应的行为,应对正确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而错误或违规的学生给予惩罚。以此在无形中将法治教育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传递给学生,并让其乐于接受。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构思与法治相关的小故事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去解答并同样的给予答对的学生奖励。如此令其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进而在“一问、一思、一答”中让学生们懂得明辨是非与遵纪守法。
        2.3课余生活的法治意识融入阶段
        除去课堂上及校园内的法治教学外,还需要将法治意识巧妙的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其感受到“道德与法治”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内的学习,而是贯穿于整个的生活中。对小学生而言,过多苍白的大道理说教都不及让其切身体会来的更有教育效果。这是作为青少年儿童时期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所决定的。因此,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中巧妙地融入法治意识对其整个人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阶段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布置相应的课后活动任务,如针对基本的过马路红绿灯问题以及相应的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维护公共设施等问题。为此,我特别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法在身边小日记”作业,让学生们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如,班上一位来自河南的同学,他在乡下的表哥今年13岁,因为家境不特别富裕,打算辍学打工,刚开始这同学认为表哥辍学打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学习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后,明白了表哥尚未成年,仍享有受教育权,并且拿出这些知识说服了表哥的父母,让他们认识到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有义务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还有一位来自东莞本土的同学,有一次跟随父母去聚餐,发现餐桌上有一道菜肴是黄花雀,想起老师说过,黄花雀属于野生动物,现在已濒临灭绝,该同学马上把课堂上学到的《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告诉家人,呼吁大家不应该捕杀食用黄花雀,应该共同保护野生动物。我在课堂上大力表扬了这两位学法用法的学生,在老师的鼓舞下,不少学生纷纷根据自己在树上所学到法治知识去观察身边的法治问题,并记录成日记在课上与班上同学一起分享。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日记给出相应的评价与讲解,最终评出优秀奖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在讲解中巧妙融入法治知识达到法治意识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感受法治氛围,以及自觉去积累法治意识。
        最后,通过上面三个阶段的有效实施和配合,以及结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教师的智慧,真正达到“巧法潜入课,润法细无声”。从而巧妙寓法治意识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三、结束语
        每个小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单纯、天真的天使,但同时他们也有着一颗脆弱的心灵和稚嫩的心理建设。这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引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响因素无时无刻徘徊在青少年儿童周围,太多血淋淋的例子证明在青少年儿童的法治教育问题上丝毫不能松懈。需要切实加强青少年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并将法治意识巧妙融入小学法治教学中去,帮助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同时也优化校园法治环境,促进社会安全、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惠芳. 寓法治意识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J].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8.
        [2]张国翔. 寻找实践的脚印——简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技巧[J]. 小学教学参考, 2018(18).
        [3]马佩仪. 浅谈情境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有效运用[J]. 新课程(小学), 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