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谈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葛发荣
[导读] 新课程目标中有这样两条:“改变课程过于知识传统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葛发荣
        湖北省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初级中学    442622
        新课程目标中有这样两条:“改变课程过于知识传统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课改倡导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自主”是学生的一种状态。“自主课堂”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去理解:对于将要发生的课堂,从情感的角度讲,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从理智的角度讲,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过程中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去进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独立学习应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学习表现为我要学习。我要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表现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活动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课时,先设问:撇开年、月、日的时间不看,你能从大自然的各种景象中判断出,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回答的内容丰富。“说得有理。我为大家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感到高兴。”顺势诱导“像草木枯荣,候鸟去来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当介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物候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义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的时候,有学生立即发问:“老师,您说课文是介绍物候知识的,为什么标题不用‘物候’,而要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呢?”我用惊喜的表情给予鼓励“这个同学问得好!这也是我的疑惑。哪位同学能帮助解释一下?”并激发、调动、鼓励全班学生去主动学习。当我问到“就文章开头与介绍物候知识的关系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时,一生立马站起“本来很难懂的物候知识,因为文章从我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起,我们不仅不感到陌生,而且还发生了兴趣。
二、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营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环境氛围,建立对话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正成为教师从业的必备素质。


        如我在对学生进行想象作文训练时,有一节课是这样进行引导的:“同学们,今天这节作文课我和你们共同完成一篇作文的构思,要求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老师的提示大胆设想,尽量做到巧妙、新颖,但又必须符合生活实际,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就把准备好的一幅一棵折断的槐树,倒在公路一侧的画挂在讲牌上。“请问,这棵树为什么折断了?”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很多答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想出了这么多原因。咱们选择其中的哪一种来写更切合现实意义呢?请按组讨论2分钟,然后我找每组两个代表回答各自的选择,并说出选它的理由来”。经过讨论后,我们选择第三组交通事故的说法。“请同学们带着我提出的问题,围绕交通事故展开想象。注意贴近现实,生动,灵活,富于教育意义。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这起交通事故是怎样造成的?”课堂一下子炸开了锅,非常活跃,显得很有激情。“我们选择酒后开车,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更有教育意义。我的第二个问题是:司机为什么会酒后开车?”学生七嘴八舌“和老朋友聚会喝了酒,拉着领导去办事替领导喝酒,开车给人娶亲而喝酒……”“这里老师认为开车给人娶亲而喝酒的说法故事性更强一些。”顺着这个思路一层一层打开,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着尽可能多的情形。我在巡视时发现三组的一位和五组的两位同学写得非常精彩,我就让他们有情感的表述出来,迎来全班阵阵掌声,为此,学生激情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我真正感受到了合作教学中光芒的集体智慧!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课程改革倡导新兴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叫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机会。我们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找答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从而养成探究的习惯。
        至今仍挥之不去:1997年10月,当时的四川省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大赛,语文大师李镇西老师的一堂《孔乙己》征服了所有听课老师,产生了轰动效应。我认为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李老师的这堂课真正把学生激活了。课堂上,学生充满了求知欲望,群情振奋,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道道火花,课堂气氛热烈而和谐。李老师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开启思维闸门,使学生思维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的状态。其次李老师及时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用关键性的提问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当学生提出“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如何理解时,李老师一下子抓住这个问题,用“孔乙己究竟死没死”引出课文分析,展开热烈讨论。人物命运及性格特征,以及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等都迎忍而解了。再次李老师适时恰切的点拨,保证了探究的正确方向及活动的可持续进行。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动”起来,“活”起来,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课程改革是教学领域了的一场革命,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已有40多年教学生涯的我,应该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彻底转变,用新的课标精神指导教材,用新的理念作用与教学整个过程,用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去激发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浓厚的人文氛围去促进全体学生真正的发展。我们要摒弃落后的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