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问题设计 培养思维能力——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对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陈秀云
[导读] 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一的思维品质强调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利用问题设计 培养思维能力——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对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陈秀云
        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浙江省 宁波市  315830

        【摘  要】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之一的思维品质强调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阅读课为例,以Bloom认知能力目标为理论依据,参照Anderson等创立的类级模型,探讨了在阅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问题设计这一“脚手架”,通过设计符合思维发展规律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思维能力          
        
        一、引言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英语、英语学习和思维间的关系,指出英语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有积极作用。在2015年中国外语教育高层论坛上,吴一安教授强调“语言和思维”有‘血脉般’的联系。阅读课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个课型,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是通过判断、抽象、推理、想象和问题解决等心理特征进行复杂的互相作用,完成信息转换,形成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Solso R L. Cognitive Psychology: 5th ed [M].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1998. ]思维能力中包括许多具体的思维技能,如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分类等。
        实施课改以来,利用英语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尝试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目前正在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更是将思维品质明确列为英语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是思维品质的主要特征。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常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和理解。问题作为“脚手架”,是启发学生阅读过程中思维的工具,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促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等较高思维能力的形成。因此,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演示、评价的课堂教学技能,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
        Bloom(1956)将认知领域(cognitive domain)分成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类型,并给出了每一个层级的具体定义,即后来的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Bloom认知能力模型将思辨能力中得各种技能进行分层定级,突出思维技能形成的过程性和动态性,思维能力形成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在Bloom研究成果基础上,Anderson和 Krathwohl(2001)将该模型层级修订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Anderson和 Krathwohl的类级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暗示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复制或简单模仿,而是语言的创造。Bloom和Anderson的研究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遵循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感知到体验到创造的动态过程。同时,他们的研究亦为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Bloom认知能力模型和Anderson的类级模型
        本文以笔者执教的一节阅读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层层推进的问题设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依照Anderson和Krathwohl的类级别模型,本文针对六个层级,设计了三类反映不同认知能力的问题,即包括低阶、中阶和高阶三个阶段的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课例的呈现与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Go For It八下unit8 里的2b阅读课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 该阅读课讲述了一名叫Sarah的美国女孩因为接触美国乡村音乐,深深喜欢上乡村音乐带来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从而改变其人生态度的温暖感人故事。该话题贴近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其故事情节,学生在生活并不陌生。对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来说,这样的话题,他们乐于去了解,也愿意去分享。
        (一)围绕文本话题,启动先行认知
        1、音乐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先行认知
        笔者利用学生熟悉的当红美国乡村音乐歌手Taylor Swift的歌曲love story视频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脑中原有知识,使他们用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进入文本话题。
        T: Do you know who she is and what’s the name of the song?
        S: (非常激动地) Taylor Swift and her Love Story.
        T: What’s the music style of this song?
        学生们怔了一会儿,大家面面相觑,有点不敢确定。笔者继续用yes or no问题来降低难度:
        T: Is it Rap? Is it classic music? Is it country music?
        尽管学生对country music本身了解不多,但不少歌迷学生知道Taylor Swift被定位为美国乡村音乐歌手。
        [设计意图]
        读前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开始,轻松有效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建立与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阅读做铺垫。该设计用Taylor Swift和她的音乐导入,学生迅速捕获了该文本同country music相关的信息。并且在脑中展开搜寻与此话题相关的信息。
        2、借助文章标题,预测文本内容和框架
        预测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阅读技巧,利用标题预测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手段。通过预测学生在进入文本阅读之时能够迅速对预测内容作出确认或排除,准确获知文本大意,形成清晰的框架脉络。为此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T: look at the title A country Music Song Changed Her Life Forever and guess what the story might be about?
        S1: country music.
        S2: country music changed Sarah’s life.
        S3: a story between country music and Sarah.
        S4: …
        T: good guessing. Let’s go to the passage to check your answers.
        [设计意图]
        通过预测题目,学生对该文本内容和框架有所预估。学生们都预测到了该文本同country music及Sarah还有这二者之间的故事有关。这种预测为他们迅速进入文本阅读获取有效信息搭建了平台。
        无论是轻松导入部分还是预测环节部分的问题设计都围绕文本话题,目的是启动大脑中原有知识经验,在认知理论类级中属于最浅层的记忆和理解层面的问题设计,检测的是认知领域里的低阶能力。但是也正因为激活了大脑里原有的经验知识,才可以为后面深层问题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可能。
        (二)依据情感发展来设问,梳理文本主线
        笔者分析该文本发现,在看似纷繁复杂的信息背后其实潜藏着一条清晰的情感主线:由于接触美国乡村音乐,女主人公Sarah由最初同家人、朋友不和谐的关系到后来理解并想念家人朋友的情感变化——是乡村音乐永久地改变Sarah的人生。在这里,乡村音乐俨然象征性成为连接Sarah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笔者通过如下问题设计,帮学生梳理文本情感主线。并且通过问题答案的概括和提炼的呈现,让学生对文本的主线有了更加直观和清晰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文本梳理设计, 笔者将原本并无明显故事情节的文本以country music为桥梁带领Sarah回到过去,通过比较过去Sarah,去发现一个更加温情暖心的当下Sarah。同时借助桥梁,读者们了解到Sarah 的梦想,以及她追逐梦想的根源。
        
        [设计意图]
        在文本梳理过程中,一条始终贯穿的主线,尤为重要,清晰明朗的主线可以将原本看似孤立的文字串联,便于学生更快速、更全面地宏观把握和理解文本。借助country music的桥梁,该文本的情感主线已经非常明显。借助该主线学生可以从宏观角度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框架结构,从而把握文本信息。
        在该文本主线梳理过程中,无论是country music桥梁功能的提炼还是Sarah因为对country music的热爱,促使她怀揣更大梦想的信息梳理,都需要学生运用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提炼总结文本中分散的信息。而分析和总结能力刚好对应的是Anderson理论中的分析和运用能力,也就是笔者所确定的问题设计的中阶目标。基于初阶问题的铺垫,中阶目标着眼于运用和分析,通过分析判断,总结归纳的思维手段,帮助学生理清Sarah生活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最终总结得出,正是country music这座桥梁连接了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country music改变了Sarah的人生。
        (三)拓展文本内涵,培养思维能力
        阅读的终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拓展内涵、发展思维。经过读前、读中文本基本信息的梳理,如何在读后教学活动设计中帮助学生内化文本思想,让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文中内容和作者观点等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培养深层思维能力,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读者,就成了教学设计的关键。
        1、从文本语言的选词进行设问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任何阅读文本的内容、思想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情感色彩不同词的选择,实际上是作者本人情感和价值观的真情流露。
…many songs these days are just about modern life in the US, such as the importance of money and success, but not about belonging to a group. However, country music brings us back to the “good old days” when people were kind to each other and trusted one another. It reminds us that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laughter, friends, family, and the beauty of the countryside.
(八下unit8 section B 2b,人民教育出版社)
        虽该文本中作者并没有用like, love, prefer或者dislike, disagree, hate等直接表达对两种音乐的喜好或否定。但其通过词汇的选择显然表明态度作者的态度。因此,为让学生“read beyond lines”笔者做如下设问:
        T: Does the writer like modern music?
        S: No, he/she doesn’t.
        T: What words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o show his/her dislike?
        因为对语言敏感性不够,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回答出来,但是经过笔者的点拨提醒,学生还是欣喜找到正确答案。
        S: just, but not.
T: What words does the writer choose to show his/her love for country music?
        因为有了上一个问题的提示,学生较快感受到了从作者选词中找到其观点和态度。
S: “good old days”, “belonging to a group ”, ”kind, trust”, “the best things” and “beauty”.
        [设计意图]
        通过”read beyond lines”,读者不难从作者的措辞发现隐藏在其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恰当的设问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2、从文本内容蕴含的信息来设问
        一个好的作家会将自己的观点、价值观飘洒在字里行间,只有认真去和文本交流,和作者交流,才能真正领会启深刻的用意。
…However, country music brings us back to the “good old days” when
people were kind to each other and trusted one another. It reminds
us that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laughter, friends, family,
and the beauty of the countryside.
(八下unit8 section B 2b,人民教育出版社)
        除了作者的措辞让读者感受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外,该文本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信息也值得读者们去琢磨品味。比如…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laughter, friends, family, and the beauty of the countryside.的表述,显而易见表达了作者的生活哲学:①生活中最好的东西是不用花钱的;②最好的东西是笑声、朋友家人以及美丽的乡村。
        在分析作者的观点后,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What’s the best thing(things) for you in your life?
        
        
        S1:The best thing in my life is health. 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eath. Life without health is just like life without sunshine.
        S2:The best things in my life are my families and friends. So I try my best to do everything well to make them happy.
        S3: The best thing in my life is the beauty of nature. I gain power and inner peace when I face beauty of nature, especially when I am down.
        S:...
        [设计意图]
        阅读后的课堂活动是一个拓展和延伸的环节,是对阅读内容的升华和巩固。这个环节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对其中语言的的运用,同时使得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得以升华。该案例中,读者通过对作者关于best thing in life观点的判断分析,对比反思自己的立场,经过思维深层思考,形成了自己对该话题的理解和创造,培养和锻炼了思维的能力。
        不管是从文本语言的选词进行设问还是从文本内容蕴含的信息来设问,在认知能力范围里都属于Anderson和Krathwohl提出的评价和创造类层。也就是笔者定义的高阶段认知能力。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辩证批判的观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效果,并且对比反思作者的立场,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批判性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话题进行深入思考,思维被激活,并逐步修正和完善,从而成为一个有批判力的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就更到位。
        四、启示和建议
        阅读文本除了传授语言知识和加工处理文本表层信息外,还要有意识融入思维培养。本案例设计证明,借助问题设计这一“脚手架”,在遵循人类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问题层层递进的设计带领下,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可以实现发展和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避免以下两种设计偏向:一是问题设计偏于检测学生低阶认知能力。那样的设计压制学生的聪明才智,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企图跳过记忆和理解等低阶认知,直接进入中阶和高阶的认知领域,违背思维的发展规律。如此设计只会让学生失去信心,望而却步,结果同样无法实现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因此,问题设计者只有设计遵循思维发展规律的问题,才有可能实现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关于当前英语教育政策调整的思考 [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5): 58-64.
        [2] Solso R L. Cognitive Psychology: 5th ed [M].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1998.
        [3] 梁美珍, 黄海丽.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评判性阅读视角 [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4] 戴军熔, 郑春红, 朱雯, 吴璇.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 设计与实施 [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5] 程晓堂, 赵思琦.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J],课程·教材·教法, 2016 (5): 78-86.
        [6] 程晓堂. 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J],课程·教材·教法, 2015 (6): 73-96.
        [7] 郭宝仙, 章兼中. 英语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J],课程·教材·教法, 2017 (2): 80-85.
        [8] 喻平.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 [J],课程·教材·教法, 2017 (1): 48-53.
        [9] 师保国, 刘霞, 余发碧.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素养内涵及其落实 [J],课程·教材·教法, 2017 (2): 55-60.
        [10] 李爱云. 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 [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7 (1): 48-54.
        [11] 李军华.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课例研究 [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7 (3): 25-30.
        [12] 易荣楣, 陈书元. 利用英语阅读文本,培养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7 (2): 46-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