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帮助初一新生转化心理特点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彭玲玲
[导读] 初一新生刚刚从小学迈入中学的大门,开始了住校的集体生活,也开始了多个科目的紧张学习
        彭玲玲
        广西平果第三高级中学  广西平果  531400
        摘要:初一新生刚刚从小学迈入中学的大门,开始了住校的集体生活,也开始了多个科目的紧张学习。在这个转折时期,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更多的时候可能茫然若失,家长们也忧心忡忡,但是无计可施。此时,老师与家长的沟通的过程中,能给家长提供有效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快地度过这个转化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耐心,鼓励,以身作则,尊重
        就目前初中的教育分析,由于应试思维的影响,很多家长把教育的核心放在学生的成绩提升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对于学习、成长的心理需求的关注,导致学生出现自卑、自闭、逆反等方面的问题,完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在初一阶段的教学中,作为班主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降低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还需要与家长分享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这个转化的关键时期。对于给家长献计献策,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习上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学生由小学到初中,学习的科目由语文,数学,英语变成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增加了四门科目的学习。不仅仅是科目的增多,难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很多。科目多了,作业也多了,能够分为每个科目的时间自然少了。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安排,分配时间。然而,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大部分都是由家长安排学习的时间,自己不知道合理的规划。从而导致在学校会出现不停地赶作业,为了写作业而写作业的情况。虽然手忙脚乱,但是收效甚微。在考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成绩不理想的状况。小学三大主科满分100分,学生可能可以拿95分,甚至更高。但是,现在三大主科满分120分,或许只有90分或许更低。孩子们难以接受分数上的转变,认为自己变成了所谓的差生,失落,自卑,对自己慢慢失去信心,甚至是放弃。 很多家长在看到自己孩子成绩上的落差时,也非常不能接受。事实上,家长们需要做的,不是泼冷水,不是冷嘲热讽,不是埋怨,而是应该平静地接受孩子短暂的成绩下降。告诉孩子,我们在经历一个小升初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慢慢地把成绩提高上去。鼓励孩子主动找老师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者可以和孩子一起找老师指点一二。鼓励家长给学生多一点时间,多一点耐心,陪伴他们去适应学习上的转变。
二、人际交往上鼓励孩子正面处理矛盾
        有一大部分学生,迈入初中校门的时候就开始了住校的集体生活。从来没有过集体生活的体验,在家里也得到了父母细致入微的照顾。突然开始了集体生活,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绊绊。或者会与同学拌嘴,或者会与同学发生肢体上的冲突,甚至可能会被同学孤立。有的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现这样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找班主任调整宿舍,认为把出现问题的学生分开就可以了。其实,这种处理方式治标不治本。宿舍调整了,但是还在同一个班级。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询问孩子出现矛盾的原因,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与同学化解矛盾。鼓励孩子正面应对问题,当面解决,不逃避。
三、生活上学会放手
        在学校,学生需要学会生活自理。需要学会自己洗衣服,洗碗,打饭等等。但是,很多学生在家里被照顾得习惯了,没有进行相关的锻炼,在生活自理方面比较欠缺。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多学生就会经常给父母打电话,让父母送饭,送换洗的衣物。曾经遇到一个家长,每天中午放学,下午放学都准时地出现在学校门口。

我默默地观察了她几天,我发现她是给孩子送饭,把孩子在学校的脏衣服拿回家洗干净了再送来。有一天早上,我去学校,甚至看到这位母亲已经发展到了给孩子送早餐的地步。我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叫苦连连,一天跑几趟,太累了,但是不送又担心孩子吃不下食堂的饭菜,没有换洗衣物。我跟家长说,您需要放手给孩子成长。今天孩子再让您送饭,您就跟孩子说,食堂的饭菜或许没有家里的饭菜好吃,但是,你可以跟同学们一边吃饭,一边聊一些趣事,这时候,你吃的不仅仅是饭,还得到了快乐。洗衣服也是一样,你洗的不只是衣服,还是与同学们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小秘密。家长尝试用我的方法与孩子沟通,我发现这位家长出现在校门口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好长时间都找不到她的身影。
四、家长需以身作则
        手机,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现在的社会背景,造就了这一代的学生频繁地使用手机,甚至手机不离手。回到家里,关上房门,开始玩自己的手机,可能是玩游戏,可能是聊天,可能是浏览网页等等等。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拿手机就火冒三丈,指责自己的孩子玩手机,甚至直接摔孩子的手机。曾经有这样一位家长,在疫情期间多次与孩子发生争执,尝试过断网,无效后当场砸坏了孩子的手机,父女关系非常紧张。家长让我与学生沟通,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在家,父母都在玩手机,大家都不说话,我写完作业了,为什么我不可以玩手机?我把这句话转述给家长,家长愣住了。是啊,可能家长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手机不离手,为什么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自己没有做好自我约束的时候,又如何约束孩子呢?我建议家长先约束好自己,树立好榜样,再开展一些家庭活动,大家一起参加,这样,孩子们肯定可以慢慢放下手机,也愿意与父母多接触。
五、尊重孩子
        初一阶段的学生,慢慢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有了自己与同学相处的方式。但是,很多家长喜欢干涉孩子的社交自由,认为他们应该跟成绩好的同学做朋友,不应该跟成绩差的同学走太近。过分地干涉他们的社交自由,往往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甚至让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有这样一个学生家长,她的女儿与邻班一个女孩走得很近,经常相约周末外出玩耍。每次这个家长都非常反对自己的女儿跟邻班的这个女孩外出,也非常不待见她,明确告知孩子要远离这个女孩子,要跟成绩好的同学一起玩。女儿不听劝阻,越来越反感母亲,成绩也退步了。这个母亲去找了邻班女孩的班主任,让老师转告孩子,转告孩子家长,不要去影响自己的孩子。邻班女孩迫于压力,与女孩疏远了。其实这个邻班女孩的成绩虽然不拔尖,但是很努力学习,成绩也在中等。但是,这个偏执的母亲一直把自己孩子的退步推给这个女孩。女孩知道自己母亲的所作所为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与自己的母亲讲话,学习退步更加厉害,整个人都变得沉默寡言了。这位母亲找我哭诉自己的良苦用心,哭诉自己孩子是如何的不懂事。我给了她一个建议,我建议她尊重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孩子的同学,尊重她的交友方式,交友对象,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她的做法太偏激,伤害了她,也伤害了她的同学。这位母亲静下心来回想自己的做法,向自己的孩子道歉,也找这位邻班的女孩道歉,事件才得以解决。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家长需要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给予引导,而不是完全干涉。
         综上所述,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使他们能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温暖, 获得积极向上的学习和成长动力, 促使他们健康发展, 在家长的性格品质的影响下,使孩子成为乐观的人。
参考文献
        [1]黄志杰.浅谈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20,(4):41-42.
        [2]商秀荣、张腾芳、熊玲芝.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策略分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No.828(11):98+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