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刘红
[导读] 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
        刘红
        广州市第十七中学 (广东省广州市)510050

        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贡献和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通过厘清学科核心素养,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学科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体现本学科对学生成长的独特贡献,从而使学科教育真正回到人的长远发展的方向和轨道上来。传统的学科教育过度地在学科上做文章,学校和教师一直纠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内容的多和少)、难度(内容的深和浅),老师们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和训练点烂熟于心,而对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却知之甚少,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也不甚了解。通常情况下,教师对“知识与技能”是充满了自信,而对“过程与方法”却不以为然,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一脸的茫然。
        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教师发展,就是要引导教师站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俯视我们学科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创新我们学科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使课堂更加完美;同时也要引导教师站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成长的高度,不断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基于学科背景,开发、完善学科的校本课程。以“完美课堂、完善课程”为突破点,引导教师努力完成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蝶变,这也正是对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回应。
一、组建学习共同体,为教师配制“广角镜头”,扩大教师的“朋友圈”。
        习近平在与北师大师生的座谈会上,提出了新时代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是新时代的教育要立足于“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与时俱进,“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组建了“青年读书会”,每周安排一次读书活动,一起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经典名著,并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同时,还广泛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名篇名作,不断丰富教师的人文底蕴。引导教师阅读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注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入思考教师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丰富的教育情感来源于丰富的文化生活,丰富的教育智慧来源于丰富的人生经历。我们倡导组建教师社团,如书法、摄影、旅行、舞蹈、跑步、球类等,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教师能一起切磋技艺,陶冶情操。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不断扩大教师自己的“朋友圈”,决不能让教师做“井底之蛙”。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资源,通过“青蓝工程”,搭建了新老教师的朋友圈,通过“栋梁工程”,搭建了骨干教师的朋友圈,通过“卓越工程”,搭建了领军人才的朋友圈。让我们的教师既有学科间的交流,还有跨学科的交流;既有校内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还有与省市区乃至全国各个层面的交流。
二、“完美课堂、完善课程”,践行“四能统合”发展模式。


        “完美课堂、完善课程”是引导我校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与策略。给合学校的“弘毅”主流价值文化,我们以“三年做一事,一事做三年”为行动口号,倡导教师立足课堂,深入研究,精益求精。我们以课堂观察为载体,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我们以备课为载体,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我们以主题情境活动为载体,持续发展教师的课堂领导能力;我们以研学活动为载体,持续发展教师的课程整合与实施能力。我们把教师的这四种能力的“统合”起来,看成一个整体,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闭环”,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循环往复,最终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螺旋性上升通道。我们把这四种能力,简称为“观、说、导、拓”四能统合。真正实现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知行合一,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所谓“观”,是指教师在《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的指导下,组建学习共同体,对课堂进行深入科学的认识与研究。首先,课堂观察指向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课堂教学以问题导向的一种重要研究方式;其次,课堂观察需要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来评判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由数据驱动的研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含有较高的技术含量;第三,课堂观察需要多方持续的合作,是一种合作的研究,为教师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观”能让教师深入课堂,博采众长,积极的参与教学研究,去感悟课堂。
        所谓“说”,是指教师在专业团队的研讨活动中,我们转变传统评课的模式,只让上课的教师谈自己的课堂设计,然后是其它的教师“唱唱颂歌”,使学科级的评课活动存在十分严重的形式主义。我们每一次评课活动,都事先指定一位老师担任主持人,在他的组织下,让每一位教师有5到10分钟的发言,就同一教学内容,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课堂设计理念、设计方案,这是一次充满了创意的“头脑风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上课的教师结合每位老师的发言,自己评说自己的成功与不成功之处,然后由主持人进行点评总结,使每位教师都有所获益。
        所谓“导”,是指“编导”和“引导”。在教师的精心的课堂设计与编导下,把课堂的主阵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全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利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一个灵动的课堂,智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坚决杜绝了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老师“导”的艺术,可充分的展现出老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水平,“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鼓励每一位教师都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所谓“拓”,是指教师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充分利用校内校外的教育资源,拓展开发出精品的校本课程,以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满足不同层次学习发展的需求。如历史课的“红色之旅”,数学课的“生活中的数学”,语文课的“经典咏流传”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促使教师在专业成长之路上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新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最好的摧化剂。
        学校的发展是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则基于学校引导下教师积极的专业成长,正所谓教海无涯,艺无止境。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路径与策略》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19ZJK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