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玛依拉尕依提
[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
        玛依拉尕依提
        哈密市第四小学, 新疆 哈密 8390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相较于传统的较为封闭单调的“填鸭式”教学,合作学习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有利于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本文旨在分析合作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从而为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运用
        引言:合作式学习是新课标要求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也是富有创意性的一种教学策略, 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能力, 而且还能够让他们通过合作式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但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 合作式学习的运用有效性不高, 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合理分组,不断优化小组结构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在进行小组分配和组合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注重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现优势互补,进行合理化的小组分配,进而保证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为此,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老师在分配小组时应当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其中包括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等等,只有对学生自身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才能进行更为有效的小组分配,小组分配必须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确保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很好的分配。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最终可以实现强强联合的良好效果,学生的组合更为完善、科学,小组内的分工应当明确具体,让学生自身就确立好自己在组内所应当承担的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积极的语文学习了。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差异性的研究,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把四个或者是六个学生分配在一起,其中有一人担当组长,掌握着全组的语文学习状态,老师需要协调好组内成员,每个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最终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1]。
        关于小组内的科学分工、合理优化,老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和发展情况,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首先可以在小组内提出,开展组内讨论,随后再向老师提问,解决在讨论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将会更加突出,学习效果也会越加明显,小学语文的学习并不是学生单一进行的,需要彼此之间协同进步,才能达到科学优化的效果。
        (二)有效引导,调动学生参与其中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学生的心中如果有着自己的想法,如果不将其表达出来可能永远达到不了自己想要的效果。如果小组内之间没有进行交流和沟通,那么合作式学习最终就是无用功。为此,我们应当确保学生可以主动表达出自己内心所想,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一旦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将其拿到小组内,让学生可以得出问题的解决答案,让学生可以通过更为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让其他同学听懂,这样也就具备了交流沟通的基础条件。
        第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学生有效提高自我能力的关键,学会倾听也对学习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知道如何将他人的意思听明白,了解清楚,这样才可以进行后续的交流沟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取长补短。在合作式交流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许多学生在其他学生发言过程中没有仔细倾听,这样很有可能导致学生没有真正吸收有用的知识,这也是合作式学习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2]。为此,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弄明白其他学生讲的是什么,促进学生开展有效充分的交流,同时也交流提供资料信息以便加深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学生应当具备强烈的质疑精神与批判精神,这样才能突破语文文字所给予的限制,进而形成更为深刻化的个性见解,这也是合作式学习的关键。但是,大部分学生往往过于依靠教材,认为教材就是权威,不敢出现质疑声。为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突破这种局限,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引导学生提出质疑的声音,勇于挑战,并善于质疑,让学生更加勇敢地挑战教材权威,敢于提出与教材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和想法,这样才能加深合作式学习。
        (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评价是衡量学生合作式学习效果的关键步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和过程,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和平等性,对合作式学习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评价处理得当有助于确保学生可以在合作式学习中逐渐享受到快乐和成功,这对提高学生自身的认知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反之,如果没有做好评价,就会对合作式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学生丧失对合作式学习的自信心,甚至会失去学习动力。为此,我们应当重视合作式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构建良好的评价机制,才能为合作式学习创造条件,帮助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实现。关于小学语文合作式学习的评价机制,除了需要坚持赏识教育,还应当更加重视学生自身的个性化学习过程,将小组的总体评价与学生的个人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关于小学语文合作式学习的开展,必须坚持从小组整体和学生个人两个角度出发,从根本层面解决小学语文合作式学习的标准衡量。小学语文合作式学习的开展首要的就是让学生具备全局意识,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个人的成功努力对整体的重要性意义[3]。另外,如果学生一个人很努力,却忽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的集体感,那么也无法形成强大的小组团队,即使短时间不出问题,长时间继续发展下去也会产生矛盾,那么小组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小学语文虽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所涉及的内容丰富且量大,正确真实的评价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的成绩以及在小组内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尽可能地表达出全面化、具体化,而且必须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到合作式学习的内在含义,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乐趣,从而推动让学生主动爱上合作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主动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老师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保证对每一个学生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同时保证学生可以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进步和启发,老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推动评价机制的升级发展。
        结束语: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我国教育领域仍处在初始阶段,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够完善,需要时刻不断的研究和升级,从而保证学生真正可以通过合作式学习学到东西,老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中探究出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最终充分发挥合作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玉成. 试析合作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5).
        [2] 邓兴良.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共同学习的快乐[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08):244.
        [3] 马建明.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学周刊, 2020(2):1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