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期2月   作者:吴燕
[导读] 语文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吴燕
        (云南省昆明市 高新一小海源校区)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思维导图作为新型教育模式在课堂上的运用,通过优化传统阅读教学的点与线授课模式,为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浅析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思维导图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与学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是主要形式。教师需要依靠教材和大纲的指导,采用统一的标准以及规范进行语文教学,教师会教师处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分析课文时主要依照教师自身对文章的解读。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教导下,在每一次班级活动和家庭作业中进行语文阅读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虽然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帮助了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但也造成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缺少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现状。
        (二)考核标准相对固化。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语文阅读学习中学生无论是否有兴趣,都要学习教科书中规定的内容,通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考核中,教师利用问题对学生进行考核,这些问题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没有给出准确答案,教师就会认为学生的阅读理解不到位。
        (三)学生学习内容的遗忘率较高。小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强,在比较短时间可以掌握较多的新知识。但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缺乏巩固性和分析方法兴趣性的再运用,很容易遗忘之前的学习内容。
        (四)学习效率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文素养,认知能力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效率。
        学习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也是一种创新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是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刻苦专研,鼓励他们自主的去创新创造。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构建一种能够从德智体美劳多维度的设计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模式。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可行性
        思维导图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在研究人类学习本质时发现并提出的,它是将思维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呈现,故亦称为“脑图”“心智图”“心灵图”“思维地图”等。它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学习工具,能够将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结合起来,同时调动右脑的色彩、图像、空间意识和左脑的逻辑、线性思维等,使人的左右脑同时工作,从而让全脑的功能得到最充分地开发和使用。
        思维导图为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启迪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拓展视野,使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做到灵活运用,在学习中扬长避短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思维导图改变阅读方式,降低阅读难度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提炼文章不同部分的大意或者内涵,有助于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教师依照文中的关键词以及关键意思,将整篇文章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得学生的阅读难度有所降低。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文章中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提高了对阅读的兴趣,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的运用可改变阅读理念,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让学生自主发挥,依照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这种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学生在识字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三)改变评价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思维导图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后,教师将考核内容变为思维导图的绘制,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文章的核心思想,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细心求知,使得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三、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环节应用模式
        预习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及基础,在这一环节中利用思维导图具有分散性思维的特点,调整学生在阅读理解中需要什么样的框架,并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和阅读内容制定合理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习,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阅读预习流程,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例如:教师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建立没有内容的思维导图,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空白的思维导图阅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补充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闯关的过程,比一比是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最先闯关成功,使得学生带有一定的竞争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由于学生间存在着阅读理解角度不同的问题,导致学生选取的关键词不同,教师不能以单一标准进行衡量,需要鼓励支持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将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完善。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式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思维较为活跃,但部分语文课文内容较为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就需要
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描写季节景色的文章学习中,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将“季节”作为中心词,然后进行思维扩散,让学生将自己知道的不同季节的景象写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季节的美,与作者的审美产生共鸣,深刻理解文中的情感。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思维导图动态化,如春天播种的景象、秋收时农民伯伯在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进行辛勤劳作,洋溢着秋收的喜悦的景象等。通过这种景象的展示,在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理解的同时,还让学生明白粮食的来之不易,也可发起“发扬传统美德,我们一直在行动”的班级主题活动,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环节的应用模式
        通过思维导图在复习环节的应用,可帮助学生产生阅读联想,启发阅读思维,增强思考的空间,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真正发挥阅读教学有效作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和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例如:在描写季节的文章学习后,为教师可以农作物为中心,分四季列出常见的瓜果蔬菜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以此让学生明白农作物的品种是丰富多样的,与此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依照思维导图联想自己知道的农作物是教师展示中没有的,这些农作物的形状、味道、口感是怎样的,具备哪些特点等,拓展学生对农作物认知的视野。
        四、总结
        思维导图作为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将枯燥的阅读内容以清晰、系统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构建一种普适性推广性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梁高华.思维导图在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课外语文,2020(06)
        2.刘华珍.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师,2020(06)
        3.旺国艳.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0)
        4.支佐.浅谈小学生学习特点分析与学习方法指导[J].魅力中国,2018(20)
        作者简介: 吴燕,女,(1989年— ),中小学一级,云南昆明,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