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合唱课堂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5期2月   作者:吴引芬
[导读] “合唱”以期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已经指出
        吴引芬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宁波大学附属学校 浙江 宁波 315000)
        【关键词】:合唱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       多声部  节奏 探究
        “合唱”以期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已经指出:
        “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谈谈自己多年的合唱教学实践:带过三所学校的合唱团,参加过无数场次各级各类中小学合唱大赛、有成绩、也有了一些小小的积累,针对校合唱团组建、排练、比赛、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
        以下是我在课堂中一些常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供大家参考:
一、扎实的恒拍、带孩子们进入节奏的世界。
        达尔克罗兹提出将“节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元素来寻求解决在音乐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途径。
        节奏同样也是解决合唱教学的重要途径。拍节奏的能力更体现低段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上。从第一课开始,恒拍让孩子们爱上音乐。所谓的恒拍就是恒定不变的拍子,速度恒定,强弱恒定是一种存在用心的节奏感,是身体能量的持续应用。恒拍是可以通过练习获取的。“恒拍”是非常关键的音乐技能,他不仅是一种拍子而且集合了身体、速度、强弱、体态律动、和乐感的培养。
        首先,在音乐课开始前5分钟,我一定是安排了一种恒拍作为导入,2\4拍子是最早被孩子们适用的,课前准备大量的音乐曲库找出适合孩子们 2拍子音乐,开始编创各种手势和脚步跟着老师反复的练习、拍击、变化着进行恒拍练习。通过编创,将原有恒拍练习加入多声部节奏,让学生从听觉上适应二部或三部合作的意识。
        例如1:《雨中的小花伞》2\4拍子,音乐有童趣,学生很容易获取稳定的节奏。课堂操作:40个孩子排成一个大圆圈,老师打手鼓引领、一步一步绕圈走,关键是让每个孩子在走步的同时有表情的体验音乐中的节拍,还要细心跟老师学强和弱的脚步。掌握了2\4拍、恒拍练习的方法后,就会在内心获取稳定的节奏,初步感知节奏的魅力,课堂充满生机和诱惑。
        课堂中《雨中的小花伞》恒拍加以改编,增加一点难度,可以闯关或挑战的形式展开。
        课堂操作:2\4  X    X |  X   X |  X   X  | X  X  | (走路)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拍手)
        看似简单的二种节奏一起练习,效果确大不一样,他能加强低段小朋友耳朵、手、脚并行的能力,而且打破了单一恒拍的固定模式,二声部节奏练习有助于开发早期多声部概念的建立。
        例子2:歌曲《其多列》2拍子、速度有点快、歌词紧密、旋律曲向,起伏多变、我们的恒拍练习结
合孩子们手心搭桥的练习,熟悉旋律加快掌握稍快的节奏。     
        2\4  5 3   3  |  5 3   3 | 6  6  1 3  |  2  1  2  |
                                · ·
        3 5   3 2|  1 2   6 |1 6   6  |  1  6   6 ||                        
                             ·   ·  ·    · ·  ·
 
        2\4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  点   点  |
         点    点  |点    点 |  点    点|  点   点  ||
         (左手朝上、第一拍右手指握成半球状点左手心,第二拍右手球点右边同学的手心)
        《其多列》恒拍练习需要二节课前5分钟的练习,才能完整稳定的完成。但是孩子们非常认真,没有一个人掉以轻心、因为这个链接必须是大家合作的任务。也提高了他们专注配合的能力、对稳定的恒拍更是牢记在心。
二、节奏的对比发展。

(多声部节奏练习)
        进一步感知节奏,进行节奏对比重复的初步探索和体验。我们通过欣赏作品,设计多声部节奏创作练习,培养学生在聆听音乐中,获取更多声部的听觉能力。
        例:借用《牧童谣》其中一个乐句集节奏,发展对比节奏。
        四条节奏分给四组小朋友:
        ① X X  X X | X   - |X X  X X | X -  ||(牧童谣节奏)
        ②  X   -   | X    X|  X  -   | X  X ||(鸭子拌嘴B段节奏型)
        ③ X X  ┐X | X    X| X X  ┐X| X  X ||(鸭子拌嘴B段节奏型)
        ④ X X   X  | XX   X|  X   X  | X  X ||(鸭子拌嘴B段节奏型)
        (把各条节奏分给四个小组进行熟悉练习,第三条节奏老师尽量多做几次示范)
        2、看老师指挥,熟练进行各种节奏活动
        ①手指哪组,哪组反复二遍进行演奏
        ②同时指向两到四组进行多声部节奏练习
        3、播放《鸭子拌嘴》B段,请学生进行聆听,找出熟悉的节奏型(如果学生没找到,老师可以手势
        提示所代表的节奏组)
        4、让学生跟着老师手势提示,与B段音乐进行合作。
三、用科尔文手势进行“孟氏刻槽”。
        孟大鹏先生曾经的合唱讲座中,深刻的提出,一个合唱团的灵魂“音准是关键”,音准是怎么来的,就是要看你们平日里对每一个音的“刻槽”练习,也被称为“孟氏刻槽”理论与操作方法。重点在于:“良好的音准是反复、大量的练习、并尽量准确地构唱音程而获得”。
        一年级音乐课刚刚起步,孩子们对音准的概念很模糊、第一学期我们教了三个单音“1”“3”“5”看似简单,跟着钢琴每个孩子几乎都能唱准,但是离开钢琴老师随机打乱音序,能准确地唱好每一个音,那就是刻槽练习的开始。
        我一般给孩子们一个“6”标准音后,用科尔文手势找到“3”再找到“1”最后找“5”再这样反复的练习、学生慢慢地对这三个音有了深刻的认知、然后我们利用这三个音变着花样的玩转各种的刻槽练习。
        例:1、单音练习(一气吸唱四拍、老师科尔文手势示意)
        1-- -       3 - - -      5 - - -
        3 - - -       1 - - -      5 - - -
        3 - - -       5 - - -      1 - - -
        1 - - -       5 - - -     3 - - -
        2、三度音程构唱练习:
        1 3 1  、  3 1 3  、  3 5 3、   5 3 5、  1 3 5、  5 3 1、这样的刻槽会伴随孩子们一辈子收益,永不磨灭!
        以上这二种练习,推崇大家可以打卡,布置每天练习20遍甚至是更多的量,看学生每次上报的数据,就可以看到他们身上不同的效果。一个月后、二个月后,孩子们给我们大大的惊喜,他们战胜了自己,“刻槽”练习初有成效。
    
四、聆听合唱作品,辨别声部走向。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教材内容,我们酌情可以添加一些有代表性的合唱作品,通过聆听,孩子们能初步分辨多声部合唱带给他们的体验。我们会找一些风趣幽默的合唱作品,并且声部明显都在三度五度音程例走动,适合低段孩子们方便区分和聆听。
        比如:作品《八只小鸭》声部非常清晰的在后半段呈现,学生一下子就能听得出来,他们也很开心感觉自己好有成就感。可以找到这个片段,学生模仿学一学唱一唱,“嘎嘎嘎……”分男生、女生分别模唱高、低声部。还有作品《DO RE MI》、《哦!十分钟》、《别看我只是一只羊》、《雪绒花》等等,有活泼跳跃的、抒情的、叙事性的,也有动画片改编的,设计不同的律动、哼唱、模仿唱、声势表现,让孩子们获取不同的多声部合唱的体验和感受,做到“心里有和声、嘴里唱心声”声心合一的艺术效果。
        以上是本人一年级学生“多声部能力”教学中粗浅的探究与实践,我想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根据自己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科学实施,多学习、多实践、多积累,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合唱教学事业定能遍地开花!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教育部制订
        2、《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