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思政课公共参与素养培养路径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5期   作者:徐达坤
[导读] 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是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徐达坤
        广西    南宁市第三十六中学  530001
        摘要: 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是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而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思政核心素养之一,借助思政课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探讨在高中思政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关键词:  思政课  公共参与   素养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公共参与的基本内涵
        “公共参与”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它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
        (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培养青少年公共参与素养,有益于他们了解民主管理的程序、体验民主决策的价值、感受民主监督的作用,增强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二、高中思政课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必要性
        (一)贯彻落实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需要
        1.当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已经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无论是课程改革的方向,还是学生的发展需要,或是新时代社会对人才需要的价值导向,都需要建构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综合素养。公共参与问题,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是学生所亟需必备的素养。
        2.当下部分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没有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还是凭借经验主义或者旧的思维模式授课,没有参照新课标提出的“一体四层四翼”的核心素养的要求来设计课堂,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视学生了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甚远。
(二)学生缺乏公共参与活动的路径
        一直以来,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对高中学生来说公共参与的教育是缺乏的。学校方面,并没有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或活动来帮助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参与,即使有时涉及到一些如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的开展,但这些活动的设计缺乏广泛性和针对性,学生参与人数有限,难以使学生真正形成公共参与意识。家庭方面,较多家长忽视培养孩子的公共参与意识,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孩子实践能力、公共参与能力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由此,学校和家庭,大都不能提供有效的路径,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


        (三)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高中教育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以成绩为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课程安排上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渗透,导致学校和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思维更多的停留在知识的记忆中,而当前的考试又是知识性评价主导,缺乏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的考评,导致学校、家庭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学生公共参与意识培养和能力素养的提升。
        三、高中思政课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路径
        (一)以学科课程标准为纲,围绕核心素养设计课程
        根据“一体四层四翼”,精心设计学科课程,让思政课堂实现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效结合的活动型学科。教师在课程设计和优化上,紧紧围绕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课程性质,依托一定的活动载体,使思政课课程内容呈现出思维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优化案例,优化情境,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思政课的理论学习不应该是填鸭式的灌输,应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感受到思政课与生活的浑然一体,进而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
(二)加强课程资源整合 提高公共参与认知
        教师是课程资源整合的主体,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根据本地实际,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挖掘并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提升公共参与意识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创建平台,通过课程资源的共享,促进公共参与意识的培养。例如讲到必修2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选举班长是班级民主生活的内容,其过程类似于一种政治参与过程。那么,就让学生尝试制定、评估一个选举班长的规则,从中体验什么是有序的民主生活”。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懂得了“选举班长的要素、重要性及其特点,选举班长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进而再与课本的知识有效衔接,既高效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又积极参与了课堂,同时能真切的感受到社会生活中民主选举的情景,从而在学生的思维意识里刻下公共参与意识的认知。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当地具体实际,鼓励和支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开展深入的活动探究。如:积极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感受我们党和政府人民服务的初心,开展我为社区献计活动,了解参与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过程,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我国公民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乐趣。其次,改变以考试主导的评价机制,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以知识、技能、实践等综合素质的评价机制,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真正在社会的参与中得以践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真正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公共参与素养。
        参考文献(3)
        [1]冯梦阳.公共参与素养的课堂落实[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5).55-57.
        [2]张孟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探究[D].苏州大学,2017.1-52.
        [3]宋芳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