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刘文茜
[导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
        刘文茜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核心素养教育的落实,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途径,更是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必要举措。本文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意识培养的意义展开研究,从课堂氛围营造、学习小组建立、学教结合、实践应用等方面,总结其策略意识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策略
        引言
        问题解决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数学思维,并建立问题意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面对问题时灵活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结合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会被应用到生活中,数学也不例外。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十分重要,而培养学生的该能力也是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
        1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
        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不单单是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的简单过程,它包含了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内容。数学素养的核心之一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指在数学学习中,要将学生只能进行运算的基本能力提升为能够观察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②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学生在分析数学题时,会意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就能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教师会给一些标准的思考方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解决数学问题,还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养成一种数学意识,进一步运用数学意识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
        2.1学教有机结合,解决教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培养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有机结合是极为必要的,是实现对学生问题解决策略意识激发与培养的必然过程。例如,在小学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实践中,教师就要在教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将“教”这一过程融入学生的“学”里面,以学习互动的形式,逐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意识。如教师讲解: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为“长×2+宽×2”,就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否还有别的方法进行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呢?然后与学生共同研究,对长方形的四边进行拆解,引导学生得出“(长+宽)×2”这一长方形周长计算方式,并给予学生鼓励与认可,全面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2组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与独立探究并不是一个意思,学生既可以一个人自主探究,也可以在小组之中合作探究。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或安排任务后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表意见,通过交流和讨论集思广益,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讲解《位置与方向》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先提问大家去过本市的哪些景点,或者知道什么标志性建筑,学生们提到了著名的公园、博物馆等地点,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本市的地图,并将这些地区标红,然后提出问题:“现在外地的小朋友要来我们市里旅游,如果以市中心为中心点,大家知道怎么介绍其他景点的方位吗?”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明确每一个地点的方位,让大家尽情交流和探索,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印象。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玩“听指令,做动作”的游戏,做错的淘汰,看最后哪个组剩的人最多。教师以此给出:“面朝北”、“手指向东边”、“教室东边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跺跺脚”、“和你西边的同学手拉手”等指令,每个学生都很开心地参与到活动之中,跟随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最后教师表扬了两个全员胜利的小组,其他同学表示自己下次要继续努力,赢得胜利。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提升其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3假设法
        除上述提到的数学问题外,还有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是学生无法通过绘画或者动手来寻找解题思路并最终解决问题的。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条件,通过假设的方式进一步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并根据假设推理相关内容,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得到答案。与上述内容相关的题目类型诸多,最为典型的就是鸡兔同笼问题。所谓鸡兔同笼问题,指的是将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已知头的总数和脚的数目,求笼子中有几只鸡和几只兔。教师在讲解该题型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假设的方式寻找答案。如题中给出笼中共有35个头和94只脚,问鸡兔各多少只。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假设笼子里的都是鸡,有35个头,说明有35只鸡,而35只鸡对应的脚数则是70。但是题中给出共有94只脚,所以“35只鸡”中必然有一部分兔子。通过假设可知,若35只都是鸡,就少24只脚,这说明,多出的脚是兔子的,那么就用24÷2=12,由此便可只兔子有12只,鸡有23只。学生运用假设的方式实现了问题的解决,潜移默化地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4合理设置课堂提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通过提问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并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善于动脑和思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用粉笔盒在讲桌上平移,提问学生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图形运动是什么。合理设置课堂提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总之,对目前的小学教学来说,数学学科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这也是小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大潮流,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在教学目标中编制一个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纲,从而能规范性地拓展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岳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
        [2]阴洪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43).
        [3]胡淑梅.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