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李晓红
[导读] 以数字与符号为载体的数学,本身有着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其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李晓红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逸夫小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3
        摘要:以数字与符号为载体的数学,本身有着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谨性,其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思维是数学的载体,数学是思维基础。以小学数学为辅助,落实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内化,有着很强的必要性与现实性,且更为贴近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而且,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内涵、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其思维也会于潜移默化中得以确立,更利于对学生完备认知构架的确立与数学综合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时,应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重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为多元、丰富、宽泛的方式予以呈现,以促使学生在运用不同思维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中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建构。不断拓宽其思维路径,切实提升其思维能力,更好塑造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提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策略
        全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而对于思维状态正在由形象向具体过渡的小学学生而言,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塑造,更需要以针对性、持久性、针对性培养措施为驱动,借助诸多有利性条件的创设,逐步实现对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强化。同时,随着诸多循序性指导措施的渗透,学生也会积极调动自身认知潜能,并借助对不同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帮助其充分、深入、全面把握数学内涵,领悟数学本真,感知数学魅力提供保证。因此,根据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与思维现状,教师在落实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时,应以具体教学内容为基础,并加强对各类辅助性教学活动的构建与设计,将抽象的数字与符号引入具体实践与操作领域,让学生在不断探究、深入判别、充分体验、科学感知中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促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向着纵深领域而延展,为帮助更好学习数学知识,逐步塑造核心素养而提供助力,奠基铺路。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去思考,发展其数学思维能力
        为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激发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探索新知,发展思维的意识,教师应加强对各类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数学知识教学延展至问题领域,诱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判别,以实现对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在问题情境的刺激与引领下,学生的思维状态也会更加活跃,其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更利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强化。同时,由于不同数学问题情境中均蕴含着一定的思维方式,可以从不同领域实现对学生思维潜质的激活与思维能力的强化,更利于学生认知领域的拓展。例如,在开展“比和比例”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抛开教学内容,即时构建问题情境:一棵很高的大树,不用爬上树梢,你量出它的高度吗?一座很高的塔,不爬上塔顶,你能量出其高度吗?你能在地图上量出昆明到北京或昆明到上海相距多少千米吗?借助这些问题的引领,组织学生开展思考、研讨、分析,在师生、生生交互中将学生引入问题视域,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与认知的拓展,为促使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针对训练,指引学生去探究,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与语文学科相比,数学语言更具严谨性、逻辑性,其在表述、呈现、反馈方面所独具的显著特性,使得以数学语言训练为辅助,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数学用语规范性、严谨性的训练,借助针对性强化训练,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渗透其中,组织学生在规范性表述中慢慢感知数学的逻辑性,以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利用具体数学用语、术语来表达其思维过程的训练,更是其思维外化的体现,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思维显得触手可及,不再遥远。

例如,根据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数学公式的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为……”,“已知……和……,可以求出……”,“要求……必须先求出……”等,来展示其分析、推理、思考过程,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如,在开展“决解问题的策略——替换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即时引入训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一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倒完,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请问: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组织学生开展探讨并得出:1个大杯可以换成3个小杯,或者6个小杯可以换成2个大杯。于是就题目进行转换: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几个小杯?在师生的共同推导下,对应的题目自会迎刃而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培养。
        三、引入动手操作,自主学生去实践,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转换为具体且形象的实践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意识,又可以强化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惑、面临一些挑战。此时,学生自会积极调动其思维潜质开展思考与探究,这正是促使其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因此,针对一些比较抽象、复杂、深奥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即时将其转换为辅助性实践操作任务,并引导学生在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意识、严谨态度、科学精神、数学思维的提高,使学生在协作互动、推导分析中感知数学之魅力、理解数学之内涵,获得思维之提高。例如,在开展“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组织学生拿出等底等高圆柱、圆锥模型各一个,然后将圆锥内的沙子倒入圆柱内,观察几次可以倒满圆柱。经过合作实践发现,倒三次刚好可以将圆柱倒满。随后,又反过来操作,将圆柱内的沙子倒入圆锥,也是三次可以倒完。此时,教师再设问:如果对应的圆柱与圆锥不是等底等高,又会如何?经过分析研究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的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反之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在实践操作的驱使下,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发展、提高的黄金时期。以小学数学教学为载体,落实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已成为新时代小学数学学科必须肩负的育人使命。同时,加之很多小学学生的思维状态正处于待开发、未确立状态,且对于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数学规律有着很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以致将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贯通至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显得尤为必要。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时,应加强对学生思维现状与认知需要的研究与分析,并以此为参考,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灵活构建教学生态、积极设计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对策,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来开掘、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将思维培养与数学学习有机关联起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操作、探究、思考的机会。通过对教学路径的延展,构建出更为完备的认知生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数学之魅力、领悟数学之内涵、探寻数学之规律,获得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发展。以切实凸显小学数学的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显登.探析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19(33):50.
        [2]刘爱清.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61-62.
        [3]刘静.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7(04):92.
        [4]肖莹莹,陈慧君.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0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