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吴惠荣
[导读] 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成长的启蒙时期。
        吴惠荣
        福建省南安市新营小学  福建泉州  362342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成长的启蒙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要远远高于其它阶段。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代化的小学数学应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和锻炼,从而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这不仅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本文即将论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其知识内容有着较强的关联,想要学好新知识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旧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串联,从而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当然,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开展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生活中、工作中都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或者可以说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必须要具备的技能。但是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以下几点。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凸显
        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凸显。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度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所以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盲目的开展灌输式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培养,久而久之不仅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对于学生来说,长期的处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小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期,所以灌输式教学显然不符合当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更重要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似乎整个课堂成了教师“演讲”的场所。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
        由于数学学科知识内容较为抽象,所以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小学生正处在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成长发育的基础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很多小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这就导致部分小学生养成了较多的不良习惯,比如好吃懒惰、抗挫能力弱、遇到困难就退缩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导致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遇到问题之后他们会逃避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精神和意志力,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不高。
二、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学科、各个年级都在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而小学数学作为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此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对数学学科提出的教学要求。更何况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一个学生成长道路上需要具备的一项技能,也是未来参加工作和自主学习需要具备的技能,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利用好小学生良好教育教学的契机,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无论是对新课程教育改革还是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在新知识教学开始之前带领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复习
        想要改进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新课程教学开始之前都会就课程的知识进行回顾,以此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串联,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并且在具体的授课中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开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小数乘法》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我先带领学生回顾了“整数”乘法相关的知识点,通过讲述整数乘法的运算步骤来引导学生逐步进行《小数乘法》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关联,还可以使小学生在解答“小数乘法”练习题的时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也正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的体现,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以问题为引导引发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需要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关联,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开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除法》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以此来达到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比如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红的妈妈买了6瓶矿泉水、每瓶2元、请问一共花了多少元?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讨论,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之后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问题的思考。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被勾起,最重要的是突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达到了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从而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引入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并且在现行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或者有很多知识内容都和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想要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既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生活开展数学教学还可以让小学生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开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购物》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比如我在开展本节课程的时候引入了超市购物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计算购买的商品和商品金额来帮助学生加强对人民币的认知,同时也让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有一个预先的了解。当学习到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在回顾到本节课程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改进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教学要求,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新课改的提出也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为目标。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教学的优势和作用,要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以此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彬.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7).115.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17.113.
[2] 孙志利.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3).104.doi:10.3969/j.issn.2095-3089(x).2016.23.095.
[3] 陈彩菊.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37.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7.02.2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