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聋童的实践能力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任万谦
[导读] 聋童由于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其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聋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全面发展聋生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和谐发展。
        任万谦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特殊教育学校  山东德州  253100
        内容提要:聋童由于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其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聋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全面发展聋生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和谐发展。课堂教学应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但还应超越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须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课堂内外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同时,要让其进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走向社会,丰富聋童的精神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把聋童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关键词:实践能力; 积极动手;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实践能力是聋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对聋童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全面发展聋生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先贤所谓的“知行合一”的境界。课堂教学应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但还应超越课堂教学。在这里,我结合平时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聋童的实践能力。
聋童由于听力和语言的障碍,他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而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理性较强,枯燥乏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很多聋童不喜欢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个性,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此,须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多参与,勤动手,走出课堂,开拓视野,补偿聋生缺陷,发展思维,培养其实践能力。
        一、要让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童的实践能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给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把课堂变成师生间互相交往、沟通、探究学问的互动舞台,成为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场所,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我创设活动体验情境、体验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当中。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关键看你将如何让他发光。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使学生进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协调能力。①比如,我在讲“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提前让学生每人都准备任意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把准备好的两个三角形重合,将其中一个旋转180°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同学们积极动手,通过实践得出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可以自己尝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再比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用实物演示,让学生把准备好的8个小木块自己动手分,然后在题目中加上“平均”二字,再让学生分,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明白“平均”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东西,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聋童的实践能力。即巩固了旧知识,又能动地学习了新知识,同时也使聋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中,尽量提供与学生实际相符的情景和材料,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

教学和活动的方式要易于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叶圣陶曾经提出过“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论点,我尽可能运用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实践性因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实践能力训练。②比如,在教学“简单的测量”时,我先介绍在地面上测量的常用工具,并配以实物,然后,组织学生利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物体测量计算。只有在适宜的情景中,才能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之中。比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感性的探索情境,让学生用牙签、火柴、硬纸条等量一量数学课本的一条边。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在测量数学课本同一条边长时,有的学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长,有的量出是3根牙签的长,有的量出是2张硬纸条的长。我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课本的同一条边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测量的经验和通过讨论与观察发现,原来测量数学课本边长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要注意引入时提出的问题应处于多数学生智力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取得好的教学效果。③再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让学生自己点数准备好的人民币,并且让学生用不同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我导演学生模拟买卖商品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与学生一起开一个“小小商店”,如一个学生拿1元钱买单价是5角的圆珠笔,售货员怎么找钱?1元等于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这一系列问题既形象直观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既让聋童集中注意力,又激发了聋童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锻炼了聋童的心理素质,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我引领学生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从而激起聋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较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通过实际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向社会,发展聋童的实践能力。
        聋童由于听力缺陷,学校采取全封闭管理,隔绝了聋童与社会、与大自然之间的紧密接触,使其心理发展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很容易产生自私、孤僻、冷漠等心理特点。因此,我在平时教学时特别注意优化课堂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强调把学生送到“蓝天下的学校”,读“大自然课木”,带领学生去感受外面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缤纷的社会环境。“万物有形"、"万物有数"。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与人类生活及生产劳动联系密切。④数学活动经验在聋童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他们观察、认识、提炼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形成数学概念,提升思维素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主张的“解放儿童的眼睛,让学生对大自然、对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学生向大自然,向社会,向各行各业学习……”。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享受生活的美好。在大自然中、社会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带领学生去书店购书,去商店购物,去理发店理发等等,培养聋童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举行以“假如我是班主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留给学生创新活动的空间,使学生的奇思妙想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实践能力,培养全面人才,使聋童成长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师范司组编《聋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②张茂聪、于生丹《特殊教育研究与探索》,地质出版社出版,        2001年1月第1版
③尤文英《聋生的粗心在计算中发生错误的心理分析》[M]//阮晓玲.现代特殊教育精品文集:聋教育专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④马复《论数学活动经验》[J],《数学教育学报》,1996年0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