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法在中职外贸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陈卓人
[导读] 一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
        陈卓人
        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中等职业学校 浙江 杭州 311203
        摘要:一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在应试教育依然实行的当今社会,如何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并学有成效,是每一位教师关心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探究外贸专业的课堂教学,改善中职生慵懒的学习状态,增强自信心,逐步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专业课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技能水平,让学生真正活跃在课堂,并学有所获。
        关键词:导学法;实践探究;有效教学
        一、研究的缘起
        大部分学生从小在父母的庇佑下成长,面对困难时,是父母倾力相助;面对抉择时,是父母出谋划策。他们过度地依赖父母,依赖他人,很难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也映射出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者,在旁人看来,中职生生性好动,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抱着高中三年混个文凭的想法来校读书。正因为有这样一种世俗的眼光看待他们,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进而没有了上进心。
那么,如何引导这些孩子对外贸专业基础课程产生兴趣,并学有所获呢?这是笔者想要钻研的问题。
        首先,外贸专业基础课程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国际贸易》课程中有很多理论模型,如果单纯地介绍理论模型,显然是比较枯燥,并且由于学生对理论的背景知识了解甚微,因此学来的理论也是一知半解和僵硬的,学生本身往往只记住一些结论,而对原理形成的思路却不甚了解,既不重视思维的过程,忽视思想方法的培养,更谈不上运用理论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了,这样就难以达到开设《国际贸易》课程最主要的目的。而教师通过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地探索活动,学生能够了解某一理论模型产生的来龙去脉,找到分析问题的突破口,能够加深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从而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者,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的圣殿,更应该是激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炼炉”这种观念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更可贵的是,许多一线教师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探究和实践。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要让一辆在传统教育的“有轨电车”滑行了多年的车辆彻底改变方向,难;要让里面的“驾驶员”和“乘客”彻底转变观念,更难。所以,如何把新课标的理念和共识真正落实于专业课教学,落实于课堂的教学,实在有许多难题有待大家共同探讨。本文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培养学生主动意识着手,就《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这门常态课进行探究,思考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这些懒于学习、懒于听课,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投入到课堂交流中来。
        二、我的理论思考——依托专家理论,学会自我探究
        面对这些迷茫的孩子,笔者应该牵着他们的手前行?还是引导着他们前行?这个时候,笔者也茫然不知所措了。于是乎,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和翻阅相关书籍,决定践行“导学法”。
        “导学”法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学求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能由传统教学中的“授”转变为“导”;学生在课堂和课后中的学习活动由传统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学会“自学”。“导学”法,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如何实现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始终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全新的教学设计和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中授法,以法导学,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那么,如何在《国际贸易》这门课程中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这就要从了解《国际贸易》这门课程开始。《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也是其他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学生学习了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的一部分,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超过70%,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很显然,作为今后从事外贸行业的学生而言,应当学习掌握一定的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时刻影响着我们经济生活的对外贸易活动给予更多的关注,才能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有关社会经济现象。因此,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着手,尝试“导学法“这种课堂教学方法。
        三、我的操作流程,我的基本架构——五步导学法
        在《国际贸易》这门课程中,笔者尝试五步导学法,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发挥“五导”的功能——领导、引导、诱导、指导、辅导。在教师的“五导”下,学生进行预习、尝试、学习、分析、拓展。“领导”表现于课堂教学中主要是组织教学方面。比如教师对一节课学习目标的确定,对新知系统逻辑关系先后排序的合理安排,对新知认识深度广度的把握,对认知过程中的程序预设、互动、合作、交流等的适度安排。“引导”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向导和带领的作用。能够使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始终能让其按图索骥,取向明确,有正确的探究思路。“诱导”主要强调教师的“导”讲究方式方法的新颖别致,具有艺术性、感染力和较强的鼓舞激励作用。能让学生情绪激昂、士气高涨,以发挥情意系统之功能,提高学习的效度。“指导”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指点、示范性质的“导”,以使学生得到准确的认知和规范的结论。“辅导”主要指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中进行的辅助性质的“导”,包括对历史背景、专业术语等的必要的讲解,为学生认知活动排除障碍。在教师的“五导”下,学生进行预习、体验、学习、分析、拓展。让学生在教师“导”的带动下,主动建构知识。特别是《国际贸易》这门课程,专业理论性较强,一味地向学生解释各种理论,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其今后的专业发展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而运用导学法进行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全程参与,亲身感悟,并且能真正理解与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存在的原因以及发挥的作用,为今后从事外贸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我的实践探索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采取“导学法”的过程中,我认真研读了赵国忠老师的《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在赵老师的启发下,结合《国际贸易》这一课程的具体情况,笔者就《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这一课堂教学进行了剖析,力图让同学们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并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1、步骤一:教师领导,学生预习——设定目标
        所谓领导,就是设定目标,率领和引导组织学生在一定的要求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或方法实现该目标的行为过程。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教师通过领导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学习目标。

比如,在本堂课之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生活中关于限制进口的外贸案例。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好奇为什么一些国家会采取这样或是那样的措施,进而学习的劲头就上来了,在课堂上就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步骤二: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课堂导入
        引导,是在一项教学活动或教学内容开展之前,教师运用某种创意设疑激趣的教学行为方式。其作用是使学生集中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沟通师生情感、联结知识、诱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教学细节。
        3.步骤3:教师诱导,学生学习——任务驱动
        教师的诱导要生动有趣,触动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习的兴致。基于《国际贸易》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网络元素,方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更适合于中职生的课堂教学。但是举例需遵循几个原则:
        1)要有针对性;2)兼顾趣味性;3)善用典型性
        首先,给出具体案例,为学生搭桥铺路。其次,为学生设置情境。最后,点石成金。通过以上方式学习知识点,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从而顺利地理解所学内容。
        4.步骤4: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师生探讨
        在前面几个步骤中,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在本环节中,可以将课前布置的作业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分别由学生进行分析,教师旁敲侧击的进行指导。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多搜集信息,同时鼓励学生多关注与外贸相关的时事讯息,建立信息卡片,注意删选、归类、整合,同时,用活课本例子,妙用自选例子,巧妙穿插,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新而不呆。让我们的学生更愿进入课堂交流环节,更易接受新知识,更加充满自信心,让课堂教学真正跳动起来。
        5.步骤5:教师辅导,学生拓展——知识拓展,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辅助性的指导,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作为中职外贸班的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中的专业知识以外,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各国对外政治经济关系等也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课堂中,适当开展一些知识拓展内容,对学生无疑是有帮助的。
        五、我的感想
        笔者在尝试导学法之后,感悟颇多。如果在外贸专业课堂上真正有效运用“五步导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
        1、备知识。作为专业课教师,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外贸专业的课程,知识更新的非常之快,这就要求教师洞察社会上的外贸动态,为课堂教学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2、备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要筛选出适合《国际贸易》课程的方法,需要教师的研究与尝试。笔者认为导学法是一种非常适合本门课程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案例分析法、学生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既有教师的引导,又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优化。
        3、备问题。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的最初阶段,我们对于自己的学生还不是很了解,所以较难把握他们会提出什么类型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具备广泛的边缘学科知识。比如,外贸专业,除了研究《国际贸易》这门课程,还需要熟悉《外贸单证》、《进出口贸易实务》等课程,让专业课知识相互渗透。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经验的积淀,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提问,可以滔滔不绝,也可以旁敲侧击的让学生自己来解释提出的疑问。这样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扩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自信心。
        (二)师生互动
        想要让课堂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取得成效,师生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课堂的前五分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编织故事,结合已学习的专业知识,都可以将学生顺利地引入课堂。
        2、营造课堂氛围。当人处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心境开阔,让人神清气爽。同样地,在课堂中,轻松祥和的氛围,让学生可以更快乐地学习。比如:引出图片,播放视频。这些都必须与课堂内容相互关联。教师可以抛出几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让学生交流讨论,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3、鼓励学生提问。记得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有过这样一个经历:她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期间,选修的社会学科到期末只得了一个B。杨澜平时从未旷过课,作业也按时完成,她觉得很诧异,便去询问教授。教授告知她:上课杨澜从未向他提过问题,说明课堂参与度不够,导致期末成绩为B。
        所谓师生互动,不仅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以反过来,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时,给予适当地奖励或者鼓励,学生心情愉悦,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三)教后重温
        前辈说过:成功的课也好,失败的课也罢,教后重温对教师是有帮助的。在这个重温的过程中,我们会发觉整堂课的闪光点和小漏洞,这有助于今后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活力,只有师生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发展,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这样的课堂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从而实现教学生态的均衡发展。课堂教学应努力不遗余力地追求课堂教学互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充分合理地开发与有效利用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赋予其“思维漫步”之自由,获得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路漫漫,这一路,笔者将继续探究,探究教学方法,探究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有效地学习。让学生舞动在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教学与管理》.之探析课堂教学发展的六重境界.韩立福著.2012年第16期.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编辑出版
        [2]《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赵国忠著.2010年9月.南京大学出版社
        [3]《问题导学法》.高秋莲.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