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精彩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丁 飞
[导读] 音乐可以陶治人的性情,引导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强化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感情。

        丁 飞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东城实验小学  
        【摘要】音乐可以陶治人的性情,引导对爱与被爱的向往,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强化人与人之间最真诚的感情。教师把音乐这种艺术形式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可以让课堂灵动起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音乐融入 营造氛围 创设情境 音乐导入 情感体验 拓展延伸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善于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音乐,特别是歌谣,深受儿童喜爱,学生在音乐中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而这种感受和体验会变成学生形成认识、转变行为、发展德性的动力。所以,音乐会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大部分刚进入小学的儿童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他们会产生恐惧心理,会怀念幼儿园生活,排斥小学生活。所以,教师要合理利用教材,让学生逐步熟悉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爱上小学生活并产生学习兴趣。
        如:一年级新生在学习统编《道德与法治》一上《我是小学生啦》时,课始,教师播放歌曲《上学歌》,清新活泼的旋律、简明易懂的歌词,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份的转变,并从内心萌生喜爱小学生活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引发学习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道德与法治课的有些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教师如果适时运用音乐,创设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同时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三上《走近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教师首先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然后让学生讨论:听了这首歌,你仿佛看到了老师在干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白老师的工作是平凡而又忙碌的。此时,再让学生欣赏歌曲《啊,亲爱的老师》,优美的歌曲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后续学习活动——童眼看老师。学生看图辨析,遇到老师疏忽大意或者误解你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歌曲《我爱米兰》。优美的歌声调动了学生的思绪,学生畅所欲言,并进入下一个活动——童语献老师。对老师说心里話,写心语卡,然后把心语卡投进心语信箱。教师读了心语卡,也向学生吐露自己的心声:同学们,你们会调皮捣蛋,打打闹闹,难免会犯错;老师也会生气、写错字,或冤枉你们。这时候,老师也需要你们像朋友一样诚恳地指出来,也需要你们的理解和体谅……此时,师生产生了情感共鸣,教师乘势教给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方式,并让学生养成民主、平等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借助音乐创设情境,并通过学生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让其将自己的生活与教材内容建立联系,同时通过与教材的对话,让学生更好地反思、建构自己的生活,实现道德发展。
        三、音乐导入,提升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新课导入环节,音乐导入的方法是非常适用的。我们要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和不同教学需要,根据不同音乐的不同特性,去选择合适的音乐类型,方能事半功倍,起到最好的效果。
        比如激昂型音乐,主要表示那些能够让学生的情绪起伏波动较大的音乐类型。这类音乐风格明显,音量大,节奏紧凑有力,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大气磅礴的感觉。听激昂型音乐的时候,学生的情绪会随之躁动,特别是到了高潮部分,有种勇登高峰,力量澎湃的气势。由于爆发力比较强,这类音乐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瞬间就能做到的。无论是调动学生情绪,还是最大程度活跃班级气氛,这类音乐是最好的选择。激昂型音乐不适合用在思考或者讨论环节,这类音乐更适合用在搞活动的新课环节。


        一旦用了激昂型的音乐,学生的情绪会被最大程度调动,这样的一大好处就是,学生与老师的互动程度也会随之达到最好的状态。因为学生状态被调动起来了,班级气氛,学习气氛自然就会随之高涨,无论提出什么问题,任何形式的互动,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当然,如果新课导入中设计了两个环节,比如前面是活动,后面是思考,那么就应当配合平静型的音乐一同使用。
        在这类乐曲的选择上,适合选择那些律动强,音调由低到高,节奏由慢到快,力量足爆发强的音乐类型。无论是击打类乐器,还是男高音女高音歌唱,都是可以的。比如《黄河大合唱》、《三国的黎明》等,都属于激昂型乐曲。
        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比如《成长的节拍》等内容,都比较适合用激昂型的音乐作为新课导入。这类课程内容对学生来说,属于打开新天地,所以,让学生以最饱满的情绪去迎接,是最合适不过的。
        四、情感体验,创新教学方式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进行自上而下的说教,背离德育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就很难实现学生“学德”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深入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共生。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不仅提高道德认知能力,而且生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产生道德行为。
        如: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一下《红绿灯在站岗》一课时,教师播放歌曲《郊游》,创设去盐城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春游的情境。学生身处游玩的情境中,教师介绍红绿灯等交通信号的含义,同时呈现相关交通法规,轻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了交通规则。音乐和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在具体情境中有效融合,使学生得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经历有意义的教育生活。最后,教师在背景音乐《我的父亲母亲》的衬托下,讲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故事,并适时呈现视频,让学生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使抽象枯燥的法治教育变得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同时能在头脑中形成基本的法治意识。实践证明,通过音乐创设的情境是一条连着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的纽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学会以乐激情,通过情感体验,使道德的种子自然植入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中,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五、拓展延伸,实践道德行为
        道德与法治课堂要链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当下的生活进行指导,并进行拓展延伸,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奠基,此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在一节课的结尾,教师可以播放音乐,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一节课学习的疲劳,另一方面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将理解的道德知识内化为情感,外化为行动。
        如:学完《红绿灯在站岗》一课后,教师播放《交通安全歌》(歌词为:小朋友,莫大意,交通安全要记牢。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交通安全要遵守,做个文明小公民)。歌词简单易记,能增加学生对交通安全规则的理解,帮助其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理运用音乐,是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目的来选择合适的音乐,还应结合教学内容和音乐内容,找到道德教育和音乐的契合点,将音乐合理而有效地穿插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使音乐的化育功能与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完美结合,从而让音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助力。
        
        
        
        【参考文献】
        [1]冯晓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选择的三条原则[J];江苏教育;2019年27期.
        [2]王湘溢,“节外生枝”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J];试题与研究;2019年17期.
        [3]谢友波,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态势[J];新课程;2017年10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