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艺术类学习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李峥
[导读] 大学英语是公共必修课,在教学中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贯穿全程,实现学科教学全方位育人的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专业能力优秀,思想政治过硬的新时代人才。
        李峥
        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摘要]大学英语是公共必修课,在教学中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贯穿全程,实现学科教学全方位育人的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专业能力优秀,思想政治过硬的新时代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并阐述了课程思政的概念以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切入点,最后给出了教学实施策略,希望能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艺术专业;学习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伴随着“课程思政”思想的深入贯彻,大学英语作为一门知识性最强的公共必修课,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着中外文化交融共生的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取得长足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一、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
        首先,长期以来,艺术专业招生较为注重专业课成绩,于是高中阶段的文化课学习处于一种落后状态,文化科录取分数远远低于其它专业。在进入大学以后,艺术类学生面临就业、深造、留学等需求时,英语成绩成为一种桎梏,尤其是英语听和说的能力急切需要提高。
        其次,受重专业轻文化的录取标准影响,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动力不足。在进入大学学习以后,部分学生会有“英语无用论”的思想存在,于是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从而获得专业文凭,可以说英语学习动机不强。
        再次,艺术类学生的课程安排中,专业类课程占比较大,留给英语学科的时间比较少,而且课后学生更注重专业训练,英语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客观上影响了艺术类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最后,有一部分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受限于长期以来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认知不足,不会学习英语,或者坚持不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认为死板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自己的英语知识需求。
        综上所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工具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深造服务;二是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中更希望能快速有效的提升听说能力;三是改革教学模式,学会学习方法,尽量能够利用更短的时间获得更大的英语学习效果。
二、“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学科教学,第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把“立德树人”作为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形成协同效应,有效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教学全过程育人格局。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学校思政教学主要集中在五门传统的思政课上,随着教育发展,时代进步,多元文化在大学校园盛行,仅仅依靠这五门传统思政课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思政教育需求,催生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论产生。让思政教育走进专业学科课堂,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提升空间。
三、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切入点
        (一)融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
        英语是一门语言,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和价值引导关联起来,培养艺术类学生的理想信念。对于新时代的艺术类大学生而言,爱国主义不仅是思想核心,更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艺术类学生就业后,关系到舆论宣传、公众形象等各方面的因素,最能带动大众舆论及思潮,因此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会给民族、国家带来正向的榜样力量。
        (二)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支撑艺术类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文化立场”后,教育部也在传统文化培养、传承、弘扬方面做出了必要的部署,把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文化底蕴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英语,作为外来语言,带来的是文化输入,弱化了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专业学习中,传统文化的部分缺失会让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降低,甚至会出现艺术交流时候的文化不自信,这不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

作为语言学习的大学英语课程,要让学生在文化自信方面有提升,在就业后能够展现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多元化交流,那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在国际交流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新世纪的“中国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三)结合人生规划引导
        新时代的中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艺术专业大学生面临着的机遇大于挑战,更肩负着时代使命。但他们处于人生发展选择的关键时期,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同感,容易与社会主流思想发生冲突,失去人生方向。所以在高等教育阶段,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导学生扎实专业技能,提高人文素养,科学合理规划人生道路,担当时代使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就业后施展才华,走上更为健康的人生之路做好准备。
四、艺术专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
        学科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最关键的是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较多,而且部分教师有着海外游历的经历,在教学中适当的把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游历结合起来,讲一些国外见闻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教师由于研习的需要,接触到的国外文化思想较多,更需要用课程思政的理念来武装自己,要从意识上认识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学科知识的掌握,更要有育人目标,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不断的优化大学英语课程
        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具备以下几种改变: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英语语言知识之外的内容要丰富,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适应性,提高他们的优秀文化自信意识。其次,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增加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思政内容的时候,可以增加学生的讨论或者争辩,让学生批判地认识不同文化的异同,吸收先进理念来武装自己的思想。开发与艺术专业课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有关的英语教学内容,是英语学习和专业学习更加紧密的结合到一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口头陈述任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达,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接触并了解了更多的与自身艺术专业相关的知识,增强了大学英语的实用性,使学生真正内化为英语能力。
        (三)创新授课模式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专业课学习和训练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就需要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更加注重效率。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多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互联网+新媒体+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新的单元前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完成预习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涉及到思想政治、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时候,组织学生在课下进行讨论,并形成英语演讲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后,让学生脱稿演讲,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引导了学生积极思考思想政治的正确性,提升自我修养。
结束语:
        新时代的中国需要思想政治过硬的综合型人才,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要响应时代的号召,积极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拓展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悄然种在学生的心间,培养更多有思想、高素质和高觉悟的创新型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亮.基于需求分析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探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6):96-97. DOI:10.3969/j.issn.1008-4207.2013.06.024.
[2]李林,闫丽君,徐子月.艺术类专业本科生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16(2):169-171. DOI:10.3969/j.issn.1009-315X.2014.02.018.
[3]肖俊一.大学专业英语教学(ESP)——艺术类复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3,(6):59-61.
[4]刘天敏.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英语专业大三年级《高级英语》课程为例[J].速读(下旬),2020,(11):51-52. DOI:10.12321/j.1673-9574.2020xx.11.049.
[5]李婷婷,杨静."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论文集.2020:1-3.
[6]余涛,吴成林.艺术专业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刍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4:84-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