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措姆
[导读] 在初中学科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其中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措姆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完全小学  西藏林芝  860600
        摘要:在初中学科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其中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初中学生是个人素质、素质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课堂上也需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法制观念、道德水平。课堂上,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课堂上融入实际的生活场景,均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后,为学生制定健全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也可促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本文简要分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培养方法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出更为有效、优质的学习环境。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核心素养的养成均有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也需致力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引导其塑造出健全、完善的人格[1]。基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思想,着眼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学习兴趣的激发,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可以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简称。学生具备了核心素养,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自身的自我需求。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推动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人群也有低龄化发展趋势。从道德与法治课程出发,能够让学生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初中生是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不断引导学生认同、学习我国政治方针、政策,也能让学生对国家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持续发展均有积极意义。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中国公民的身份,自觉遵守我国法律,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秩序,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二)培养学生的共同参与意识与理性精神
        初中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道德标准,建立法律意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有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也需加强对学生共同参与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共实践。如:环境卫生、交通指挥等。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对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在课堂上,教师需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渗透公共参与的理念。其次,从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出发,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理智分析能力。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促使学术学会辨别是非,建立自己的行事准则,抵制社会中不良思想的诱惑。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建立对社会现象、政治事件做到分清主次、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核心素养,简而言之也是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所形成的社会能力,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可将其看做是知识、技能、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多方面的综合,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对实现学生的未来全面成长、发展有积极意义。

实际教学课堂上,教师也需出从教学内容出发,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明确提出需将学生的道德品质放置在首要位置。如:“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等。牢记立德树人理念,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例如,以课程《集体生活成就我》为例,旨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集体共同规则的意识,提高集体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从集体生活的规则出发,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在集体中生活的基本规则。在集体中如何与他人相处?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到集体讨论中,切身体会集体生活的意义。从集体的角度来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形成集体生活中的价值感、责任感。学会包容他人的不同,并推动自身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二)强调课堂情景的塑造,提升学生的探究素养
        在传统形式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基本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均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道德素养、法治观念的培养。此类舍本逐利的行为,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过于被动。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形成均遇到一定阻碍。基于此,教师需积极对教学反式、理念进行创新、优化,强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上,从教学情景出发,为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学习中。例如,以课程《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为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培养、传递正面情感体验,并正确认识我们在情感中的成长。课堂上,从“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朋友”等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表达自身在不同关系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为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在不同的情感关系中,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帮助?我们获得了怎样的成长?关注到过程的引领,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探究素养均有重要帮助。
        (三)重视生活元素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法治认知
        初中时期是学生建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发展学生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的主要路径。为学生开展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建立积极、健康的三观。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善于渗透进学生的生活经历。重视生活元素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以课程《法律保障生活》为例,旨在帮助学生感受都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并初步建立敬畏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教学中,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结合生活元素俩认识法律的含义、特征。了解公民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受到法律的约束。从《交通法》出发,让学生认识到基本的交通规则。学会在生活中遵守、运用交通规则,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参与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进而,推进学生法治认知的建立,加强道德认知。
        四、结语
        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实际教学课堂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紧密联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运用合理、科学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正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恰恰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健康三观的关键时机[2]。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需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学意识,在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邓权忠. 注重立德树人 培育核心素养——2019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评析[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14(2):53-57.
        [2]葛敏明.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策略——以《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学为例[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10(26):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