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黄思萍
[导读] 大数据对于社会诸多行业带来变革性影响,对于高职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不例外。
        黄思萍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大数据对于社会诸多行业带来变革性影响,对于高职阶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也不例外。本文首先从多个方面分析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问题,随后从四个层次说明大数据推动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        
        引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程时代性、实践性很强,是高职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大数据时代对于该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多方面动力,因此有必要结合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说明推动教学改革的手段。        
        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不够灵活。计算机知识体系本身具有更新换代快的特征,对课堂教学内容体系造成很大的挑战。大数据时代意味着计算机内容、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但是高职计算机教材的更新频率相对有限,即便是达到最快的更新频率,仍然无力应对计算机领域技术快速推陈出新的现状,间接导致教学内容灵活度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高职教师对于日常教学存在部分消极意识,在教学方面结合大数据思想的意愿严重不足,这种思想会传导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知识设计方面,最终降低教学内容灵活性。
        2.教学资源利用不佳。这是大数据背景下教学的突出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体系虽然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但是对大数据的利用始终无法击中重点。例如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经常抱怨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偏少,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发掘大数据的优势。大数据与互联网的结合快速推动大量资源的共享和流动,对于计算机教学资源同样如此。高职院校使用的教学平台检索功能相对有限,虽然能够根据检索条件反馈对应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但是反馈的检索结果并不全面;由于与大数据技术结合甚微,平台并不具备分析用户检索行为功能,自然无法为师生提供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课程资源,广阔的教学资源价值尚待挖掘。
        3.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呈现出三段论特征,即“考勤+理论+上机”。这种模式具有覆盖面广、深入程度不够的特征,能否真正反映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存疑。根本原因在于成绩评价体系是否合理,如果学校利用大数据的意识不强,对于学生每个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成果没有建立系统性的评价体系,无法体现成绩评价“以点带面”的效应,计算机教研组也无法确定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不足的环节,降低备课活动针对性。
        
        二、教学改革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大数据时代意味着资源信息量的扩张,学生获取计算机知识的渠道也变得非常广阔。传统教学模式中获取计算机知识的驱动主要是教材以及上机实践,大数据背景下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获得相比于书本教材更广阔、更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是一种挑战。教师急需跳出传统教学体系中的部分思想桎梏,一定要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基于课堂、高于课堂”的意识。与此同时自身要不断加强课外专业知识学习,对最新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要有所掌握。课堂教学内容要有序结合互联网的最新内容以及课程教学纲要,通过对两类知识来源的有机整合,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际性,达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有的功效。教学理念的更新还体现在教学模式方面,立足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引入慕课、微课等灵活的授课方式,实现计算机教学课堂环境的突破,将课程教学延伸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通过多种课程教学方式并举,使得学生对计算机教学建立更加正确的认识,明白计算机课程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性,进而产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2.发挥教学资源优势。大数据时代对于教学资源的扩充也是大有裨益,成为优化计算机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大数据要有非常充分的理解,尤其要把握大数据与计算机教学的结合点,认识到大数据对于推动教学体系改革的积极意义,进而向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标进发。

大数据带来的教学资源并不是体现在某个单一的方面,本质上是教学思路、手段、理念的集合体,事实上考验教师对大数据的综合理解。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意识地在各个环节融入大数据理念,例如大数据时代下强调计算机知识的迭代更新,在计算机教学中有意识地引申知识更新的相关内容,学生在接受基本课程教学的同时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变化,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涵。大数据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统筹规划性要求更高,在教师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教学内容与案例的结合,积极搜索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典型优秀案例,从中总结优秀案例的优点长处并与本人的课堂教学相结合,总结各种优秀案例中亮点并进一步发挥其价值。通过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目的,在课堂中注重传授大数据无处不在、无处不用的理念,帮助学生建立对大数据的正确认识。
        3.改变教学模式。大数据的显著影响之一就在于教学模式的改变,大数据对于计算机课程全方位的多元化的影响非常典型,传统的“单向讲授+学生操作实践”模式与大数据理念并不相符,此前提到的慕课、微课等方式事实上更适合计算机教学特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某个阶段制作视频微课,将计算机教学环境扩展到网络环境中,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大数据时代意味着互联网用户可以检索到功能更多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由此构建辅助计算机教学的微课平台,教师可以将事先录制完毕的课程发布在微课平台中。微课平台对于大数据的利用体现在资源检索方面,由于微课平台实现与主流计算机教学平台的对接效果,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在网络范围中可以共享。学生可以在微课平台中检索本人感兴趣的计算机课程信息;微课平台对于学生的检索行为具有记忆功能,将学生检索作为一种大数据掌握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点,进而为学生推荐更多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具体原理与网络购物平台类似。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微课平台不仅随时随地学习计算机的课程,还可以接触到更多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扩充知识面并建立计算机课程全新认识。
        慕课平台也是大数据与计算机教学结合的典型模式之一,以“职教云”教学资源为依托,将计算机教学与“职教云”平台资源相结合,课程内容覆盖面显著扩大。例如高职教师在开设Hadoop相关课程时需要根据课程教学要点补充内容,利用“职教云”平台中的相关课程信息就可以达到补充教学内容的效果,真正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延展效应。
        4.优化评价体系。任何课程的学习重在评价,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方可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查漏补缺。大数据对于计算机教学评价体系的改善提供了一条捷径。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时会获得多个平时成绩以及最终的课程成绩,学生的成绩信息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章节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采用图表分析方式确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以及薄弱环节。对于学生课程成绩的综合评定也可以应用大数据技术,具体来讲是建立学生课程成绩模型,综合考虑影响计算机课程成绩的各种因素,提升计算机课程成绩的客观性,在准确反映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同时为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供重要的指引。
        
        结束语:本文从优化评价体系、改变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说明利用大数据工具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解决现行教学弊端的主要途径。高职计算机教育者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应用大数据的新路径,进而为课程教学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蒙震.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探讨[J]. 数字通信世界,2021,(03):247-248+15.
        [2]陈秀枝.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理论模型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2021,(02):215-216.
        [3]王娟.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J]. 福建电脑,2020,36(11):156-157.
        [4]王一军.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 南方农机,2020,51(20):125-126.
        [5]隆文超.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学院计算机教学创新分析[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