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办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的三个维度——以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姚常红 贾瑞
[导读] 民办高职高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党建引领、三风建设、三个课堂三个维度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姚常红   贾瑞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1701        
        摘要:民办高职高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党建引领、三风建设、三个课堂三个维度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学校搭台党委统抓,实施三全育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党建引领院部联动,推动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思政课改联合融通,让学生在三个课堂三堂课中真学真信真践行工匠精神,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关键词:民办高职高专;三全育人;大思政;工匠精神        
        一、学校搭台,党委统抓,实施三全育人
        (一)学校高度重视思政工作
        民办高职高专思想政治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贯彻十九大、十九大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改革。学校组织开展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其中一项就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育人情况以及课程思政进行检查和指导。教育教学各环节多管齐下,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育人长效机制。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对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进行指导、督导和考核。
        (二)党委统筹育人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党委统抓、支部示范、小组竞争、党员先上的四级思政育人责任机制。学校在党委的统筹领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建筑工程学院协同联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校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协同联动,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强化并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支部着力推进、小组竞争择优、党员示范上岗上课,形成部门、支部、二级学院协同联动、各自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责任体系。
        (三)活动为载体构建大思政
        学生的成长需要引领需要陪伴,学校为全校师生搭建了360度的教学相长的成长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了365天的思想引领与陪伴。从新生刚进校的“军训现场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堂课”到入学时的“军训汇报表演”再到“青春就是追寻最好的自己”迎新晚会;从“宪法晨读与宣誓”到“一文一武两丰碑 有理有实皆思政”的校外实践,再到“南亚博览会志愿者服务”;从能力培养到师生共植绿色校园“共青林”再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思政实践育人成果展示大赛上师生同台高唱爱党爱国爱家乡。
        二、党建引领,院部联动,推动“三风”建设
        (一)发挥党建特色引领校风建设
        创建学校党建文化育人特色品牌。学校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充分挖掘学校积累沉淀的思政工作资源和学习生活设施中的文化育人元素,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创建“城建知识秀”月赛平台,以生动活泼方式讲述“党的故事”、“中国故事”、“城建故事”。把学生公寓作为重要育人阵地,在建成“宿舍文化走廊”基础上,每幢学生公寓建设“书香党建”读书园地,运用图文并茂等师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等。使学校“空白墙”“空白地”变成了党建文化宣传的新阵地。
        第二,创建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教室。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各个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将思政工作与学校专业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场所建设与学校专业实际相结合,组织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实训课程,自己动手设计建造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教室”,“建工印象”、“联大记忆”、“纵横经济”、“汽车世界”、“筑就军魂”等元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教室,形成了具有生活化、形象化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平台。让师生在每一次步入主题文化教室时,在每一堂课程教学中身临其境、充分融入,时刻受到熏陶,真真切切地感受并获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二)夯实师资队伍强化教风建设
        第一,党建工作引导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学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贯彻新思想,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教师要以德施教自觉担当历史责任,切实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强化底线思维,教师牢牢坚守政治、法律、道德底线,坚持科学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
        第二,党建工作加强教师教风师风德行正。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党员骨干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的优势,围绕“从我做起,以教风带学风促校风”的主题,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教育教学中,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争做“三心”“四有”好教师。“三心”即“安心教学、潜心研究、甘心奉献”;“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契合“互联网+思政”新常态推动学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学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传道之人”。对“道”之把握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对“道”的认知把握,具体指对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认知,以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把握;另一方面是指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深厚的人文情怀。只有将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才能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历史任务与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
        第二,党建育人契合“互联网+思政”新常态,既重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中的授体“传道者”,又落实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中的介体“道所传”。“互联网+思政”新常态就是要建立这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传道之人要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大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大学生独立自主地研究学习。
        三、思政课改,联合融通,践行工匠精神
        (一)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落实两个身份三个课堂
        第一,思政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一点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思政课教师对于课程研究和拓展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图片、音像、影像等可收集可呈现的素材,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长处,把抽象的理论教学与形象的直观教育结合起来,努力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兴趣。
        第二,落实思政课教师两个身份的结合以及三个课堂三堂课的融合。其一,将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身份与学生班级管理的第二班主任第二身份结合起来,实现“提早一步介入”“多陪伴一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间和空间延长、转换与衔接。其二,将三个课堂结合起来。第一课堂理论讲授、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与第三课堂,即社区服务讲党课、学生实习企业开展思政教育等多维度育人的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和深化,以此增强思政教育教学的时代感、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理论、社会实践与个人成长需求接轨;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将立德树人体现在每一处工作细节中,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人人皆是育人者,时时都可铸德魂,处处成为思政课;让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现合力育人的效果。
        学校定期组织各级学生代表赴革命烈士塔、监狱等开展情景式浸入式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和深化,将第一课堂理论讲授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接轨。扎实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开展“三联三创”工作。即:联学校同创共建教育品牌;联企业同创共建育人品牌;联社区同创共建服务品牌。根据“三联三创”工作要求,已经开展了多轮进社区讲党课“第三课堂”服务社区活动。2019年12月8日,进太平龙社区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讲党课活动;?2020年7月4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以“共产党人的信念与担当”为主题进行了第二次社区送服务讲党课。2021年3月12日,赴昆明盘龙尚义社区开展“学党史促发展”实践活动,讲授主题为“中国共产党赶考与答卷”的党史课。
        (二)同心同向特色思政,践行工匠精神三堂课
        第一,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中创新性开设《特色思政》课程,采用“OT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协同课上课下以及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开展思政教育。面对新形势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学校着力打造适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又让学生真心喜欢的特色思政课程,实现“三个文化”的融通。“三个文化的融通”,即“产业文化进教育”“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
        第二,融合教学内容,打造同心同向课程思政。“特色思政”课程作为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所开设的通识课程,是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应运而生。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扬工匠精神,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高职院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关键能力的培养,积极反映职业岗位规范和最前沿的技术要求,体现了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反映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特色思政”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工匠精神,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特色思政注重“工匠精神”培育的三堂课。特色思政引入“工匠精神”培育介体,整合重组思政教育资源,探索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的三堂课。特色思政第一堂课是课堂教学培养“工匠意识”,构建思政理论课、通识课、实训实践课、专业课组成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特色思政第二堂课是社会实践树立“工匠标准”,将工匠精神培育目标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对应,创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对标职业标准与技能竞赛相统一的工匠目标体系。特色思政第三堂课是文化铸就“匠心匠魂”。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工匠精神培育之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工匠精神培育之精髓与魂魄。
[[[]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2021年度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新时代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以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为例”(2021J1096)的研究成果之一。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 作者简介:姚常红,女,汉族,1970年生于云南昆明,法学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贾瑞,男,汉族,1985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管理学硕士,项目管理研究生,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校长,副教授。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