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杨青
[导读] 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并非让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原理的直接获取、结论的强制接受中获得认知发展,
        杨青
        西宁市总寨镇逸夫小学  青海省西宁市  810021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并非让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原理的直接获取、结论的强制接受中获得认知发展,而是借助诸多有趣、生动、鲜活的科学现象、科学实验、科学场景,使学生在近距离感知、深层次体味中领悟科学之内涵、探究科学之奥妙、体味科学之魅力,为促使学生科学素养的塑造与认知视域的拓展而提供铺垫。而视频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引入,可以使诸多比较抽象、深奥、复杂的科学知识得以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呈现,以化解学生的认知困惑与理解误区,使科学变得触手可及、不再遥远。同时,在视频教学的驱使下,学生的科学兴趣也会得到充分激活,更利于对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与科学素养的塑造。因此,针对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发展需要,教师在实施小学科学教学时应加强对视频教学的应用与渗透,积极开发、科学借助、灵活整合各类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视频素材,并将其即时呈现于学生视域,让学生在观摩视频中学习科学,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视频教学;小学科学;科学课堂;应用
        视频教学是以视频为辅助,就具体教学内容以文字、图画、声音、动画、色彩等予以呈现,让学生在观摩视频中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认知迁移,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认知的目的。而且,在视频教学的辅助与驱动下,传统教学模式下以“粉笔”和“黑板”为载体的教学生态自会被切实打破,学生可以脱离时间、空间的束缚,近距离感知不同科学现象的变化、具体科学知识的生成,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为形象生动。同时,视频素材所独具的可视化、交互性、直观性特质,可以切实延伸、充分拓展学生认知视域,使教学活动的实施更为科学、深入、丰富。因此,教师应以视频教学为载体,来落实教学指导,通过对各类科学素材的开掘,为学生提供更多从视频中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素养的机会,使科学教学的开展更为高效、更加深入。更为重要的是,在视频的引领与驱动下,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切实激活,其对于科学的学习必将更加充分,科学素养的塑造自会于潜移默化中得到实现。
        一、借助观察类视频,调动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通过对细节、变化、差异的观察来审视科学的魅力与特色,并渐渐走进科学、更好学习科学、切实提升素养,是小学科学的基本育人导向。但是,受到时间跨度、环境条件、材料因素、实验场地等影响,以致很多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难以直接在课堂开展,导致学生观察的需要难以满足。对此,教师可以以观察类视频为辅助,将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科学实验整合成视频资源,并就比较显著的变化、比较具体的现象等予以凸显,以组织学生通过视频开展观察,在观察中激活科学学习兴趣、把握观察技巧、发展探究能力,使观察类视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最大化发挥。而且,由于观察类视频的引入,科学课堂也显得更具活力,学生参与观察、开展思考、进行分析的热情自然更加高涨,观察类视频引领下的小学必将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生动。例如,在开展《物质的变化》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观察,且克服课内时间不足的影响,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录像的方式,将辅助性科学实验加工成观察类视频,并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自主观察不同物质的变化,引发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思考。具体视频类实验有:水加热沸腾冒“白气”;纸片的燃烧;酸碱在指示剂下的混合;黄豆绿豆的混合;折纸飞机和小石块和稀盐酸的混合。借助这些科学实验的展示,实现对学生科学兴趣的激发与观察意识的培养。


        二、利用演示类视频,开掘学生的科学认知潜能
        科学是以实验为载体的基础性、综合性学科,而很多科学实验的开展,往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将其直接引入课堂,势必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且可能因为一些突发情况的影响而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类视频的开发,就实验的整个过程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来了解实验的发起、反应、变化、结果等,以实现对学生科学态度、求知欲望的发掘。使科学实验的实施更具实效性,并能够引发学生思想、认识的共鸣,达到开掘学生认知潜能的目的。例如,对于《物质的变化》中涉及的“体验新物质生成过程中的发热现象”这一实验:将生石灰放入清水,会放出大量热量,而这个热量会煮熟一个生鸡蛋。由于放热过程可能会引发意外,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在课堂开展。对此,教师可以将实验过程制作成演示类视频,就这一实验在课堂予以演示,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化学变化中放热、生成新物质等现象。在演示类视频的引领下,达到开掘学生认知潜能,拓宽学生认知视域的目的。
        三、依托说教类视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说教类视频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与讲解分析中引发思考,自主探究,站在不同角度去找寻隐藏在一些科学现象背后的规律、特点,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强化了学生的认知,且更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的方式,就教学内容、科学现象等予以加工、重构,让学生在兼容语音、文字、图画、视频的课堂生态内学科学,以逐步提升其科学素养。而且,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还可以将微课发布至网络交互平台,供有需要的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以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塑造。例如,在开展《水到哪里去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展示用湿布擦黑板,水去哪了?洗手后手上的水去哪了?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沸腾后水蒸气去哪了,江河湖泊的水蒸发去哪了?并在视频中渗透一些辅助性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说教类视频的作用,获得科学素养的培育。
        四、结论
        总之,科学教学的显著优势与诸多特性,使得其必将对小学科学教学高质量、深层次、多元化发展而产生积极作用,且更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效能的提升。而且,由于不同视频的呈现方式不同,其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影响。而学生在多元化视频的辅助下,其认知领域也会无限拓展,科学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延展性也会切实增强。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性、实效性,教师应该以应用视频教学为辅助,根据学生实际与教学需要,加强对各类视频素材的开发、整合、构建、借助,使视频衍射至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对实现学生兴趣调动、促进教学效能提升提供保证。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视频编辑、制作、驾驭能力,尽量使所应用的视频与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紧密衔接、有机关联,共同服务、作用于学生认知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视频教学仅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其并不能替代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部。这使得教师必须在切实提升视频应用针对性上寻求突破,以确保其可以科学、充分、深入作用于小学科学教学开展,更好作用于学生认知迁移与素养塑造。
参考文献:
        [1]董雪梅.利用微视频教学,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J].新课程,2020(35):127.
        [2]李锦玲.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与研究[J].作家天地,2019(19):124+126.
        [3]张晋,吴开其.不要让微视频教学成为小学科学教师的负担[J].中小学电教,2016(Z1):92-94.
        [4]严中祥.视频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5(1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