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罗冠
[导读]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大数据作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和技术,也应当引起高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视。
        罗冠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应当紧扣时代脉搏,大数据作为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和技术,也应当引起高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视。本文首先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征,说明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后说明教学改革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计算机;改革        
        引言:高职计算机教学与大数据结合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计算机教学人员需要对大数据建立充足、客观的认识,落实大数据教学要求并树立学生的大数据理念,进而推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一、专业教学问题
        1.教学设施不到位。实践教学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灵魂,必须要保证一定量的实践课程方可达到实践效果。当前计算机教学设施体系主要面向常规计算机课程,例如SQL Server数据库、Java语言等,应对Hadoop等大数据类课程实践的能力明显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引进部分专业设施,但是应对较大的大数据实践需求仍然不足,进而导致高职大数据实践教学的缺口。
        2.就业导向体现不明显。高职教学相比于本科教学,呈现出实践性强、就业导向明显的特征。由于大数据教学出现时间并不长,教学内容停留在相对浅显的层面,实践效应、就业效应在其中体现并不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很多学校针对Hadoop、Hive、Spark等技术开设了理论课程,但是教学内容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将大数据教学与实际就业紧密结合。对于大数据就业要求掌握不清也是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弊端之一,由于缺乏对企业需求的深入调研分析,高职计算机教研组并不能掌握企业对大数据的人才要求,制定的教学计划与方案存在脱离企业需求的情况,就业导向与大数据结合并不紧密。
        3.教学资源利用效率低。大数据技术当前具有出现时间短、社会额度高、需求旺等特征,在社会层面已经积累一定量的大数据教学资源,原则上是对高职计算机教学体系的补充。但是高职教学体系中缺乏利用大数据教学资源的平台,教师虽然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大数据领域的教学资源,但是平台推荐能力偏差,对于教师的检索行为并没有深入分析,导致更多有效的资源无法应用在教学中。
        
        二、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1.优化教学模式。大数据带来的变革首先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虽然不同于其他课程,但是传统教学体系存在教师主导的现象,明显不符合专业教学“强调主动实践”的根本精神。大数据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主动性要求更高,尤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计算机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将更多的实践因素与高职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注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因素;以课程教学内容为纲领,引导学生就课程教学内容核心开展探究教学,激发高职学生的内在潜力。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教学实践作业也有较高的要求,针对课程布置的教学实践作业不应当是课程内容的简单复刻,更影响体现本次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并注重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因素,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真正动脑思考,深入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内涵和应用场景。例如教师在布置教课程教学作业时可以利用大数据资源搜索类似的作业布置安排,将优秀的布置作业方式与课程教学内容融合,真正体现作业的指导效应。
        2.优化评价体系。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核心在于评价,做到对计算机教学活动的精准评价,对教学质量建立客观准确认识,方可推动高职计算机教学不断乘风破浪前进。大数据思想的引入无疑为建立计算机专业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具体来讲将评价体系覆盖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全部过程,及时获取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成绩,为评判学生综合学习情况提供充分借鉴依据。学生的作业成绩与考试成绩数据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传统分析方式并不利于发掘其中的价值。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建立成熟全面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成绩评价体系,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每一门课程的成绩分布和走势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学生对每一门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由此定位学生的薄弱课程和掌握不利的知识内容,作为后续备课工作的重点。

学生完成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并通过考试后获取综合评价成绩,应用大数据理念可以提升学生课程成绩的真实性,最大限度反映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
        3.面向就业。就业始终是高职教学不可能回避的话题,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更是如此;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提升教学与就业的融合度。计算机专业教材的编撰固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做好与大数据的结合同样可以达到面向就业的效果。首先要在计算机技术专业教学中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在分析企业人才需求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大数据理念。高职计算机教研组广泛收集企业计算机人才需求资料,并通过大数据理念对人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人才需求要点的具体分布,进而实现对企业就业需求的定向效应,为制定后续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提供最有效的指导。
        人才需求定向也为计算机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有效参考,通过大数据理念确定企业实践项目的类型,并将相关项目融入到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帮助学生快速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节奏,并在最为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知识实践能力,真正发挥就业导向的作用。大数据既是技术,本质上也是一种理念;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复杂,部分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可能与大数据理念关系不甚密切,但是并不意味着与大数据完全脱节。在进行该部分课程教学时也要注重与大数据知识的结合,帮助学生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时刻树立大数据思想,与计算机行业的就业需求对接。
        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是计算机专业教学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大数据环境下固然如此。高职院校根据大数据背景下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实训机会,为学生在实训期间积累大数据相关经验奠定基础。在专业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加大项目化培训的理念,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引进技能人才工作室、校企合作等方式,将企业实际工作因素直接导入到学校计算机教学体系中。高职计算机教师在该环节中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自身应当对大数据就业的相关要求有明确的认识,并将各类要求与教学活动相融合,最终体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等具体的环节,将面向就业的理念充分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保证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4.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大数据对计算机专业教学配置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Hadoop、Spark等大数据课程走上高职计算机课堂,对于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全新的考验。大数据技术对于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实践体系应对Java、.Net语言的教学实践工作绰绰有余,但是应对大数据类课程的教学尚显吃力。因此计算机学院或者教研组应当与校方积极联系对接,出具专门的项目书说明引进大数据实验设施的重要性和计划,同时说明需要引进的设备类型和造价,为开展大数据课程实践教学奠定硬件基础。
        大数据课程引入高职教学体系时间不长,自身可能存在教学经验不足的缺陷。当前从事于大数据技术培训的社会机构数量很多,可见大数据教学的社会资源非常丰富。高职计算机专业要注意利用社会专业教学资源,通过与专业办学机构合作,将大数据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向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消除专业独立备课盲目性强、针对性差的弊端,提升大数据教学的现实性。
        
        结束语:大数据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是无止境的,需要高职教学人员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积累大数据教学经验,力求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大数据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一军.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 南方农机,2020,51(20):125-126.
        [2]吴翔.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20):144-146.
        [3]隆文超.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学院计算机教学创新分析[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0):165.
        [4]王玉.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82.
        [5]李蹊然. 大数据趋势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优化策略[J]. 无线互联科技,2020,17(14):129-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