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念视角下创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21/6/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第5期   作者:于敏
[导读] 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图书馆有着举轻若重的地位,给学生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拓展知识。
        于敏
        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8
        摘要: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图书馆有着举轻若重的地位,给学生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拓展知识。而图书馆的建设也成为各大院校的重中之重,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也慢慢朝着信息化转变。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发现档案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对于图书馆的整体建设而言是不利的,并制约了档案能够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档案管理;图书馆;发展
        引言:图书馆可以说是高校的情报信息中心,图书馆中的档案,是高校时代变迁的见证,里面记录了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作为档案馆管理者,一定要精准的掌握档案分类情况,以确保使用者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所以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当中,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档案管理理念,加强档案管理。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现状
        1.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是进行档案管理的主体,处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岗位,一定是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责任感,对待工作事务的时候严谨认真。但是,很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是通过“攀关系”、“走后面”才取得的这份工作,很多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积极的工作的态度,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工作人员对于这份工作并没有精准的认识,缺乏相应的岗前培训,缺乏责任感。
        2.档案管理流程不规范
        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从档案的入库、分类、存档等都需要工作人员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每一步的工作。但是在实际来看,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并不重视,在工作时候图方便、图省事,档案分类不规范、档案放置杂乱无章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会造成在使用者需要使用档案的时候,查找起来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3.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在新时代的图书馆建设当中,信息化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利用电脑查找各种档案信息是非常方便、快捷的。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中引入的电脑设备,存在着设备老化、应用范围有限的情况,所以这对于图书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不利的。另外,由于图书馆中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他们对于电脑这样的电子产品并没有能够熟练的运用,所有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错,这也是阻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创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老旧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图书馆的需求,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时候,由于纸张易缺失易破损,加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频繁更换,在交接工作的时候总会有纰漏,这就造成档案完整的情况。所以当学生需要提取查阅档案的时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传统图书馆档案管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便利。所以创新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势在必行,这是高校对于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要求其能方便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
        2.提高工作效率
        创新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模式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图书馆作为学校重要的信息中心,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是需要工作人员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图书的出库入库、图书的整理分类等方面,然而档案在使用频率上并没有图书那么频繁,所以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所以就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也就造成了档案管理出现漏洞。

那么创新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模式之后,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档案管理方面,这无疑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创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的建议
        1.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的图书馆中,大量的图书文献是学生们宝贵的学习资源,档案也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因为图书馆的建立初始就是为了方便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档案是个人信息的重要呈现,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都有不少需要用到档案的地方。这就要求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意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想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一定是需要整个高校工作者“自上而下”都转变思想,然而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非独立机构”,大多数的工作还是听从上级的安排,但是由于这些上级没有下到基层来,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并不了解,只是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这对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根本起不到指导作用,所以需要通过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比如由于档案的缺失对于学生们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后续填补空缺又需要花费更多的工作时长和工作任务,让工作人员明白档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激发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责任感。
        2.规范档案管理流程
        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分类、存档、统计、利用等多方面的工作,为了确保档案在如此多的工作流程中不损坏、不缺失,一定需要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在收集档案材料时认真检查档案是否完整、准确,办好交接手续;认真做好档案的整理、分类、编号、上架等;档案的放置做到科学明确、排列整齐、做好标记;及时将档案信息上传电脑,做好检索工作的使用;定期进行库房档案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按时进行档案统计工作,对于过期的档案做好及时销毁;主动热情做好学生的服务工作,对每一位档案使用者保持做够的耐心等等。将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到每一项,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需要牢记这些具体的工作事项,也可以通过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抽查的方式,考察工作流程是否能够熟练的记下。
        3.重视档案管理人才建设
        在新时代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中,加大管理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作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所以,在聘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时候,需要消除“关系户”,而是应该多方面的扩充人才来源,严格考察招聘者的人品和综合素质,择优录取。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从学校内部选取优秀的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包括学生会的优秀干部或者是学校社团内的杰出工作者,此举不仅可以减少培养成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平台。另外,对于已有的档案管理工作队伍,需要组织丰富的教育活动,加强整体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态度。
        4.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对于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时代对于图书馆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社会整体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主要是靠堆积人力,工作人员往往要处理非常多的工作事务,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长期以往,工作人员会丧失工作热情,这并不利于档案管理的建设。所以,在新形势下的图书馆的档案管理建设中,要积极学习先进理念,引入先进设备,包括电脑、手机、平板等,逐步将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型,建立电子档案库,同时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电子设备的使用,要能够熟练的利用电子设备完成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通过以上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限制了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图书馆档案管理需要改变传统的老旧形式,与时俱进,但是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也不能操之过急,需要从提高人员素质、规范管理行为、培养相关人才、加快信息化建设等多角度共同作用,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超.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11):43-44.
        [2]刘晓芳,刘乐坤.管理理念视角下创新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模式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9(20):148+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