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宁
河南地矿职业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在2012年11月17日至23日之间举办的党的十八大上,该会议站在以全局战略角度出发,为我国今后发展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方面建设目标,统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目标。本文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目标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五位一体”战略目标的定义,并从该角度出发,提出了推进“五位一体”战略目标实现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关键词:“五位一体”;战略目标;政治建设
引言:现阶段,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布局是“五位一体”的战略方针,该战略方针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理清“五位一体”战略方针的意义与由来,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五位一体”战略目标的意义,并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几点建议。
一、五位一体战略目标的定义
(一)经济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经济建设仍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方法,并以此解放我国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能够持续且健康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充新质要素,这不仅是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更是不同阶段上人民群众现实诉求不断发展的结果[1]。取得共享经济的繁荣,并让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该制度建设的特征在于:在坚持市场的资源配置为基础的同时将计划与市场经济两方面集合起来,不断坚持并完善以公有制度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坚持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同时也兼顾按生产要素分配,以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为主同时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在坚持独立自主方针的情况下,我国应当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并积极与国际经济进行竞争与合作。
(二)政治建设
五位一体战略目标所提出的政治建设,仍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并健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民主,坚定地维护人民的政治权益[2]。该战略目标的基本特征在于:拒绝资产阶级专政,也并非简单地招办照抄苏联的资产阶级专政,而是始终坚持并完善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既不搞西方的议会制,也不照搬苏联模式,而是坚决拥护符合我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并完善由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模式,放弃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中存在的专制主义等问题。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方面有机统一。以此进行保障人权、发展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三)文化建设
我国的文化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根本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同时满足人民的谨慎文化需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未来的科学大众社会主义文化。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各种非政府组织、群众团体和社区基层单位不断涌现, 对党和政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该制度进行建设的基本特征在于: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同时应当在多元文化上兼容并蓄,防止整体社会文化封闭僵化。在文化教育上应当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应当关心并照顾个人利益,以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方面的关系 。坚持以社会主义服务为主并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方向,又应当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实现公益文化事业与经营文化事业两手抓,在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借鉴并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我国文化领域的大繁荣。以便于培养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社会建设
目前的社会建设总要求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与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奋斗目标,是两个相互对应的范畴,它们之间互为补充,互相说明[4]。以此构建安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建设上取得广大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成果惠及所有人民。该战略目标的基本特征在于:贯彻效率原则,调动各方面、各领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应当坚持公平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应当加强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能够健康且有序地不断发展。
(五)生态文明建设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中,生态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国际安全息息相关,作为非传统安全的生态安全与传统安全有机统一,生态安全与上述各种不同区分的国家安全要素相互影响[5]。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个建设方面全部过程中。不断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以便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发展方式方法,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健康,为我国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而不断努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在于:不搞“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也反对无所作为的自然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尽量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来获取人类所需的产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能够正确地认识并运用其自然规律。
二、五位一体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
(一)以经济发展为根本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我们应当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一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舍弃落后的经济发展思想,实现工业信息化,并以此带动农业发展。尽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此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实效性进展。并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此增强我国际竞争力。
(二)以民主政治为保障
民主政治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战略落实的重要保障,应当做到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扩大人民民主的影响力。同时应当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狠抓廉政建设,遏制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另一方面,应当抓好基层民主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增强司法系统的公信力。
(三)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一切的发展生产,都应当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现对自然资源的浪费。不应当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应当做到发展兼顾生态平衡,在获取人类所需的产品是应当放缓速度,放小力度。注重美丽中国的环境建设,以便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面。
结论: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兼顾实践结果,顺应实践要求,尊重人民愿望。以上述几点为基础,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目标。是我国能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转变。“五位一体”的战略方针,有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宣告我国由此踏上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征程,为今后国家发展政策的提出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孟昭丽.试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人民性[J].克拉玛依学刊,2020,10(01):14-20.
[2]黄爱宝.树立全面生态安全观与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9(02):1-10+30.
[3]张琳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想演进及其逻辑特征[J].探索,2017,33(05):89-93.
[4]唐洲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由来和发展[J].学术界,2016,22(11):5-15+323.
[5]朱炳元,仇艮芳.唯物史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实践特色、理论特色和民族特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1(12):27-33+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