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广西警察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8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社会管理背景,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工作、娱乐和社交模式,同时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全新方向与模式。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借助社会管理创新在信息获取方式与传播模式方面的优势,大大提升了交流沟通与工作效率,但同时也会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应当充分借助社会管理创新发展的优势,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的创新性。本文通过探究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策略,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
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全新的信息管理与媒体传播格局,为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局面,社会管理创新改变了传统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落后、单一、低效的弊端,但同样也但来了一些全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应当以清醒的认知深入分析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并针对性的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从而扬长避短,提升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实现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开展。
1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机遇
1.1增强了学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认同与配合
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了信息获取、处理、传播与共享的速度,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开展学习和各项活动,同时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加强了学生与高校共青团之间的实时交互。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格局之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学生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无法及时参与高校共青团的各项活动,导致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较低,相互之前缺乏有效的配合和联系,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1]。而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手机app随时随地的开展,既不需要学生一定要亲自到场,也不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这样灵活的工作模式增强了学生参与高校共青团各项活动的意愿,也大大提升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效率。
1.2加强了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学生实际需求间的匹配
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主导,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等采取适宜的工作模式,并开展与之对应的共青团活动。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中,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对学生需求的了解和调查,无法深入学生当中为学生提供真正需要的活动和帮助,这就导致高校共青团的工作与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需求相去甚远,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而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对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会变得更加便捷,同时高校共青团还可以借助网上投票、问卷调查等方式,在网站或手机APP、微博、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相关的调查活动,给学生提供提出意见的渠道,通过这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和感受,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升工作效能。
1.3拓宽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渠道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颠覆与改变了传统的单一、落后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为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再需要面对面进行,摆脱了时间、地点的限制,通过微信、QQ、微博等工具,可以借助互联网和手机APP实施在线工作模式,给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创新和贴近学生的形式和机会。
2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优化策略
2.1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信息素养
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应当依托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之上。社会管理创新环境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对组织成员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化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成员应立足于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环境,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将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依靠信息化平台的形式进行创新开展,提成组织成员软件开发及操作、宣传推广、策划执行等方面的能力,熟练使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各项工作平台,借助线下与线上的结合,宣传与推广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各个平台,并将各类活动的开展借助社会管理创新平台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展示,深入学生中间,收集与调查学生对高校共青团活动的需求和建议,从而针对性的提高工作水平,带动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创新开展[2]。
2.2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舆论引导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依托于党的领导,积极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团建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引导校园舆论导向,树立积极、正向价值理念,帮助当代高校学生塑造健全人格与良好德行的重要组织。社会管理创新的格局带来了更加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但同时也给各类不良信息的传播和渗透带来了机会,尤其是对正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学生而言,很容易受到一些言论的蛊惑或网络环境的影响,给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身心发展带来错误的引导和不良的影响。而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应当主动承担起引导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的责任,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渠道,通过正向、健康、积极的宣传与引导在校园内引领正能量之风,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连接,建立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平台,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与德育教育的关注,通过正向的舆论引导,降低各类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强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对学生心理与情绪的疏导,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引导。
例如,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在线上发起“走进文化生活”、“践行中国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借助学校、家长、社会之力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借助线上发起活动、线上参与活动、线上上传活动视频、线上发起投票等形式提升活动的交互性和有效性,引导积极健康的价值理念,达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2.3搭建完善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宣传平台
在以往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下,受制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高校共青团各项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宣传和推广的能力也比较有限,这就导致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功能的认识不足,配合度不高,甚至是很多学校的高校共青团组织空有其名,职能却得不到充分发挥[3]。而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环境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借助各类线上平台开展宣传与推广活动,普及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作用与价值,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丰富的平台,发布宣传片,参与各类线上宣传活动,加强学生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认识和认可。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到高校共青团的各项活动中,不断壮大高校共青团组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弘扬正能量,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职能。
结论:
社会管理创新带动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对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遇与挑战共存的背景之下,高校共青团各项工作的开展应当清醒认识和充分分析社会管理创新形式的特征和工作模式,并针对性的不断优化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模式,不断创新思维,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将全新的工作理念、思想和方法带入高校共青团工作当中,从而借助社会管理创新的优势实现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芳.多元主体参与视阈下的高 校治理结构创新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8):126-127.
[2]李易玲.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91-94.
[3]胡后富,胡德茂.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路径选择[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