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慧
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第二中学 宁夏银川市 751400
摘要:当下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使得素质教育备受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核心素养教学,为高中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以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思考与体悟与人文素养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分析历史素养培养现状,以及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举措,力求通过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
关键词:初中;学习;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前言:新课改改革的背景下,对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给出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要重视素养、素质等培养,把学生综合能力、良好品质以及思想观念等作为重点,改变以往单一重视知识教学与应用的现状。此外,结合现状来说,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期间,把素养培养和教育作为重点,但是其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学习深度,导致学生以要我学状态去学习,而不是自主的要去学,影响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无法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导致无法很好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在明确核心素养教学重要性同时,尝试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教学中善于对学生引导和交流,科学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制定针对性举措落实教学。
1.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内涵
学生核心素养就是指通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良好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意在落实德育教学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和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落实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工作。
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涵盖人文底蕴以及科学精神,学生通过学习以及理解和应用自身所学习到的人文知识以及科学知识与各项技能等,提升自身智慧以及各项基本能力,促进自身的自主性发展[1]。
2.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培养现状
2.1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师延续以往单一教材以及板书教学,导致教学方式固定和过于单一,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想更好开展历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把合作教学以及小组教学、分层教学等全面结合,才能为学生创设有利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去学习。
2.2教学史料的选择方面问题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理解性的学习模式,因为历史过程较不可逆,因此,学生仅能通过当下现存的历史史料或者教材来学习。教材是教师常应用的,而史料则是教师教学辅助工具,教师通过合理、严谨的选择史料,深度挖掘史料中知识点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但是,结合目前来说,教师在教学期间,史料选择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2]。
3.初中历史深度学习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3.1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原因、影响,落实核心素养教学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想落实深度教学,需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和善于去学习知识、记忆与实践知识。核心素养这一理论的提出,要重点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这样才能实现素质教学目标,确保其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尝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如合作教学以及探究教学等,通过合作教育以及研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习惯以及合作学习习惯。并在合作与探究期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的思考与阅读,深度的融合以及介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的成为课堂中主人。
如,在《三大宗教》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探究教学方法优先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准备关于佛教以及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服装以及民俗等视频,为学生展现,然后教授学生相关知识点,如佛教诞生地在古印度,基督教的创始人为耶稣等,这样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更加愿意学习知识。
学生学习期间,为了保证学习深度,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对学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人,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宗教代表人物,通过不同宗教观点的对话以及辩论、分享和交流、合作与学习、评价与补充、也在思想的交锋中深度的交流,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明确世界三大宗教的诞生地以及创设时间,宗教产生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把宗教产生时间,如,伊斯兰教产生公元前622年的古印度、基督教产生时间为公元前1世纪巴勒斯坦等地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作为教学重点,以此来落实核心素养教学。在教学中把各宗教产生的时间以及地点、以及各个宗教之间的内在阶级关系,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进一步去分析,引领学生从维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辨别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后有一个明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更加深度的去学习。
3.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和学生交流与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期间,要重视学生内驱力的激发,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发挥学生的优势,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深度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和生命的货流。这样学生才能够更长远和持久的学习,学生才能更加主动和充满兴趣的去学习。
做好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工作,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对学生进一步指导,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去判断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在历史边角以及主干知识、课前提示以及知识链接和注释与插图等阅读中,去引导学生更加深度的去阅读历史知识,通过主干知识的阅读以及历史边角知识等阅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教学全过程以及教学完毕后,教师要重点对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学习力和内驱力与判断力及理解能力等各个关键能力进行评判,这样利于了解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学习深度以及各方面能力水平情况,利于在后续教学中,结合学生具体学习情况,落实针对性教学,把五个关键能力进一步融合,构成合力,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3做好教学史料的选择与深度挖掘
史料作为历史研究以及历史学习的基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深度学习中学习方式、主要学习内容和机制等建设,均需要建立在解读历史史料基础之上。因此,史料的选择较为重要,教师需严谨并且合理的选择史料,深入和充分挖掘史料中价值。
如,一些历史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古代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史等作为背景来分析,选择满足本节课探究主题以及时空特征的史料,把史料和教材良好结合,可以扩展历史知识面,以史为证,引导学生去深度的学习知识和实践并应用知识[3]。
应注意的是,历史史料的选择,要注意所选择史料的趣味性以及适切性,注意所选择史料的针对性和经典性,注意所选择史料的对多样性(注意:史料选择丰富性,并不意味着其必须具备不同角度与论证观点,也意味着可以堆砌史料)和丰富性。并在史料的引入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的特点等进行引入,这样才能科学和合理的应用史料。
结束语:总之,在未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予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应用,尝试利用合作教学以及探究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这样利于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期间,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进行深入的学习。
参考文献:[1]邱秀钿.历史核心素养下以人物为主线的史料教学模型建构[J].中学教学参考,2021,(13):53-55.
[2]梁艳.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6):113-114.
[3]陈冬婷.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考试周刊,2021,(31):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