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杰
广东省化州市河西街道大坡小学 525100
摘要:音乐课程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并且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对现有的音乐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的学习不仅仅形式满足教育要求,获得相应的分数,更重要的是增强自身音乐意识思维,将音乐融入到日常生活,这就要求要进行生活化教学,立足与实际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喜欢上音乐这门学科,从而更好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水平。
关键词: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生活化教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音乐课堂提出的新要求,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音乐去更好的感知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可以运用音乐,这就要求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关窗到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创建真实的生活场景,并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感知音乐、使用音乐,在提高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提高艺术修养。
一、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小学的音乐教学一定要立足与小学的音乐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进行师生交流,进行音乐学习的重要场所,而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音乐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要营造更具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将音乐所描述的情景,所书法的情感通过学生熟悉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好的贴近音乐,明白音乐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从而更好的感悟音乐,明白音乐所要表达的东西,也可以在生活中更好的联想起音乐,对音乐有更深的感悟。例如:在学唱《栗子大丰收》这一歌曲时,整首歌曲的节奏比较欢快,音乐充满了节奏感,展现出“干果之王”板栗成熟之后的长几个,体现了果农们在大丰收之后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教师可以带一些板栗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去壳,这个过程和种植很相似,都是通过努力获得了最终的结果,这都是值得开心的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板栗丰收时壮观的场景,体会到粮食丰收时大爱来的视觉上的冲击,将学生们置身与丰收的果园之中,通过记录片的形式让学生们了解果农们种植的辛苦,明白板栗的丰收代表的是果农生活的来源,寄托这他们对于未来的期盼,对于未来日子的期望,从而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对歌曲内涵理解更加透彻。
二、选取生活化的学习素材
艺术都是来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的,不是凭空想象的,音乐是人们情感的一种抒发,是真实的、是生动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也要擅于联系实际生活,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出发,选取生活化的学习素材,并且将其引入到音乐教学当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将这些具有生活化气息的素材加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减轻学生对音乐的陌生感,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联想思维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悟,提升音乐素养。例如:在《丰收锣鼓》这首歌的学习当中,粮食对于农民心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家人的全部生计都来源于此,未来庆祝丰收,也是全年最清闲的时候,当然要进行庆祝,而锣鼓更是我们传统的代表喜庆的乐器,在丰收时节,农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对此,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观看农村敲锣鼓的场景或者在课堂上和学生们敲锣鼓,亲身感受这种欢乐喜庆的氛围,更好的体会音乐和重大时节之间的关系。
同时可以向学生们普及粮食收获时农忙的场景,可以到农村进行亲身体会,感受农忙的辛苦,也感受满满收获的喜悦和成就感,刚好的理解音乐对于情感的表达,增加对于音乐的感悟。
三、进行生活化的师生沟通
教师是学生音乐路上的领路人、启蒙者,一名教师对于学生所产生的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教师最重要的不是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要传递自己的音乐理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这对以后音乐的学习大有裨益,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效引导学生入门。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传达自己的音乐素养,让音乐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之美,为今后音乐学习打下基础。例如:在葫芦丝的教学过程当中,葫芦丝便于携带又容易入门,学生可以相对容易的掌握演奏的技巧,教师可以通过演奏受众广泛又相对简单的乐曲进行演奏,和学生分享乐曲背后的故事,以及自己学习和演奏的一些故事,自己和音乐之间的缘分,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存在与生活之中的。音乐并不单单是存在于书本之中的,也不仅是枯燥的理论和高超的技巧,它表达了生活当中的景色、真实发生的事情、变化的心境和心情,是扎根于现实生活中的艺术。
四、开展生活化的音乐评比
开展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这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是一种号召,更是要落到实地的行动导向,当然在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有的学校和老师会积极的去克服,但也有的会只是流于形式,不会起到实质上的作用,要想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机制,引入生活化的评价因素,以确保小学音乐课堂可以更好开展生活化教学。学校可以建立专业的社团、组织,包括器乐、歌唱等等,开展训练,进行评比。同时也要以班级、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教学、集体评比,确保每一名同学都也可以参加。同时没有太多的拘束,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增加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例如:在进行相关的学唱歌曲教学之后,可以在相关的节日进行庆祝展示同时开展评比,如在国庆节可以开展大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的祖国》、《大中国》等等,国庆节是重要的节日,歌声可以表达我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同时通过比赛和训练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谊,帮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音乐的意义,增加对于音乐的感悟,提高音乐素养。
结束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艺术素养的增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标改革中,对于音乐教学提出要进行生活化教育,要通过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选取生活化的学习素材、进行生活化的师生沟通、开展生活化的音乐评比,从而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更好的开展音乐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音乐,在音乐中感悟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袁冬玲.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9.
[2]於萍.小学音乐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20(06):115-117.
[3]周瑾.我歌我唱,我型我秀——线上指导小学生个性化歌唱学习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4):169-170.
[4]王倩.基于个体认知理论的小学音乐信息化课堂构建[J].戏剧之家,2018(2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