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骄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海亮外语中学 311800
案例呈现
(1)案例及背景
高中阶段的学生经历过一段时间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的打磨,基于学校教育家庭培养的角度均会形成相对独立的意识,对于某一事件的认知也不再仅仅是人云亦云之流,他们更希望能够表达自己,也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有用”的人。互联网的兴起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了解国家也了解整个人类生命体,但就其内容的真实性来讲,学生往往难以辨别。荒谬如特朗普声称自己被感染新冠病毒又痊愈,其真实性难以探究。想拥有更多的拥护者,须得真诚直白的呈现给人民直观的数据,一味荒诞的言论是不可取的。由此现象当引以为鉴,更全面的呈现给学生真实的信息以获得源自祖国未来栋梁的信任感是极为重要的,基于真实信息所做出的判断所产生浓厚的爱国热情才是更为真实的。
(2)原因及分析
本案例重点解决当前高中学生受互联网各个媒介的混杂且真实难辨的信息所困扰,也就更难以对信息进行精准的获取,同时在获取信息后对其分析程度更是会产生极大的偏差,所以教师须得在学生未正式步入社会之前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尤其是需要对社会上热点时事具备关注的意识。准确的来说,也就是解决当前学生对国内思想政治大形势的认识不清的现状,同时为学生培养浓厚的国家信任感,进而更好的培养浓厚的国家荣誉感及使命感。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较于以往课堂可以说是有了本质上的阶段提升,从学生不知所以然而为到知其所以然而为或者不为,这对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3)解决策略
首先,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偏差源于互联网各大平台信息的混杂性,许多信息不辨真假就被放出来,一些娱乐八卦性质的信息倒是还好,并不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但若是一旦放出什么相关政策,即便没有说的太死,但也会给学生不论是精神上还是思想上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若是想从信息的源头解决,这还需要走更长的路,不论是从法律的完善性还是从各大网络平台对用户信息的完善性来讲都是如此,那么作为教师所能够采取的措施便是从阅读信息的源头入手,也就是从学生入手,使学生明确信息真实与否的多种不值得确定的因素,以确保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平稳度过。那么在此过程中所展开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也足以学生对当今社会各项政策走向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不至于过度的被网络上的信息牵着鼻子走。
第一步,在课上列举当前网络上引导性较强的舆论内容,进行有理有据式反驳。如在曾经一度很火的“世界末日”说,许多人相信了并积极的在超市里采购食用盐、日常消耗品等内容,当然这在当前高中生看来是极为久远的事情。想到我还曾妄言要在真正的世界末日之前结束我自己,看似很酷的行为在信息失去其正确性后却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学生对我所讲述的这件事还颇为震撼,也所幸那一年并不是世界末日,我也没有失去理智,在课后学生还偷偷的观察我是否因提起当年的事情而受到刺激,作为教师的我颇感欣慰。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也呈现给我们历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如何的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简而言之,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先生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提出的。以上内容可与学生继续展开讨论,进而得出要以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的结论,以作为这一小节的总结。
高中阶段的学生会被要求关注一些时事新闻来填充自己的素材库,不论是在哪一个学科出现相应的时事热点问题时脑袋不至于太空,至少有东西可以写。所以在学生继续了解时事关注热点时,今天我们呈现给学生的“要以辩证的角度看待问题”会引导学生如何在阅读了解时事热点的过程中去思考,从事件本身来判断可行性或是真实性。
第二步,要求学生对近期时事新闻予以关注,并针对自身近期予以足够关注且感触较深的内容形成汇报,可以以多种形式来进行呈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大多以PPT的形式来汇报,虽说形式较为单一,但值得鼓励,学生总是一点点进步的,教师也不能“拔苗助长”。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不够学生平均分配,所以经常出现几名学生选择同一件时事,最初学生们只是按照相关报道或是一些评论家所说的方向进行汇报,所以方向大致相同,在学生汇报后,教师围绕这一时事进行多角度分析后,学生似乎寻得到些许的门路,在后续的时事汇报过程中重合性也降低了。
就近期来看,十九届五中全会所呈现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分值得学生一读,其内容可靠性远远高于任何一篇报道,其内容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十三五”时期所做出的种种成就是全国上下万万个祖国同胞一同完成的,蕴藏着无数人的期盼,很荣幸的达到了。为学生呈现并分析时事热点,共同感受浓浓的成就感与信念感。朝气蓬勃的花朵与朝气蓬勃的国家共同努力,这盛世必定不止于此!
基于案例的思考
(1)教师实施以上策略能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如果是你,你会如何看待当前网络平台信息混杂的问题?如何解决?
(3)如何精准的发现学生这一群体存在的问题?如果是你,发现问题后会如何解决?
(4)该策略是否还有可改进的空间?也就是是否有较好的发展趋势?
案例分析
以上解决措施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学生受互联网“荼毒”较深的问题,问题本身我们无法解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的源头,我们提升了学生思想上的认知以及明确了学生的政治立场,促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相较于以往来讲更加敏感,学生自然会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敏感信息或是不实内容进行忽略。但与此同时,学生虽说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中有较好的表现,但在学生自命题以当前时事或是某一政策进行解读时便会出现较大的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暂时还没有格外有效的解决措施,目前只能通过不断的深化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大致的方向进行解读。至于深化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这一方面,须得从学生对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认知具备足够的广度及深度,就目前来看,还是继续鼓励学生进行近期了解的时事热点内容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在更正来解决。从“够不到”与“被明确”的循环往复中得到提升。
首先,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是学生以往的教育环境以及生活环境所造就的,这一点是教师无法改变的,所以教师即便发现学生在进行时事解读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当予以足够的理解与鼓励。学习的过程本就是枯燥的,但如何从枯燥中找到值得快乐的趣味是学生配合教师来实现的。其次,无法改变的事情不强求,那么可改变的事情就必定要去争取。当前网络盛行的大环境,网络上非过激或是未影响到他人的言论多数不会被管理,所以从学生入手在我现在看来也是极好的策略,十分值得炫耀。当然这主要归功于我的孩子们格外配合,当然这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总体来讲,解决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本案例中初步实现了层次性的递进,从策略的逐步提出过程中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也在后续的课堂中有所体现,当然效果就是学生现在对时事新闻更加敏感,即便不是在汇报课堂上,学生也能够对近期热点讨论,尤其是近期十九届五中全会,早就予以足够关注的学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与祖国荣誉感,相信爱国热情也正以迅猛的趋势提升。